其實,安宮牛黃丸的「安宮」二字是指安定心之宮的意思。
中醫學認為,心為君主之官,「心主之宮城也」,在人體內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心包猶如宮城,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有邪侵犯時則代君承受病邪的侵襲,護衛著心君不被侵犯。心主神明,凡是神志心理方面的生理病理變化都與心有關。
溫熱之邪最易侵犯心包,擾亂神明,使心主神明功能失常。人體在感受溫熱之邪時,輕則出現心煩、急躁,重則高燒、神志昏迷、煩躁譫語。心經熱盛,灼津煉液成痰,或素有痰熱,痰濁上蒙清竅則昏迷驚厥。
出現這些症狀後,中醫就認為這是「心宮不安」。
該藥取名「安宮」,形容服用該藥後,可以通過增強心包的護衛作用,讓心神在宮城中安穩地發揮作用,這樣就心平氣和、神清竅明。
安宮牛黃丸是一款家喻戶曉的國家級名藥,源於清代吳鞠通的《溫病條辨》,與紫雪丹、至寶丹並稱「溫病三寶」,並被奉為三寶之首,主要用於熱症及傳染性疾病。
相傳吳鞠通的父親身染重病,不幸去世。
吳鞠通悲痛欲絕,認為父親病了,自己不懂醫術而不能救,是最大的不孝,還有什麼顏面立於天地間。
於是,他棄文從醫,購買方書,從此刻苦鑽研。清時(1793年),京城鬧瘟疫,很多人死於庸醫之手。吳鞠通心懷仁慈,他將牛黃清心丸加減化裁,創製了安宮牛黃丸,救活很多危重病人,名聲大振。吳鞠通即為安宮牛黃丸創始人。
關於安宮牛黃丸,也許年輕一輩人已經沒有了這「救命丸」的概念,而老一輩人卻念念不忘。一個廣東朋友的媽媽來北京,天安門、故宮、頤和園……一路遊覽名勝古蹟不亦樂乎,偏偏臨行前有一件事讓老太太著急了,忘了買救命丸——安宮牛黃丸,這是老伴兒特意囑咐的,回去還要送給親戚。跟朋友講,一個親戚突然中風(腦卒中),多虧吃了一粒安宮牛黃丸,送到醫院搶救又及時,什麼病根都沒落下。朋友不解,來問我,一個中成藥,有那麼神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