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上午,記者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了解到,山東是全國唯一專門制定「四減四增」行動方案的省份。抓好「四個結構」的優化調整,就抓住了汙染治理的「牛鼻子」。據測算,通過「四減四增」,山東全省SO2、NOX減排幅度達15%左右。對PM2.5濃度改善的貢獻率達30%;在剩餘的70%佔比中,工業源佔比約35%,揚塵綜合治理佔比約20%,氣象因素和2020年疫情合計佔比約15%。
「四減四增」是空氣品質改善的治本之策。為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今年山東將啟動新一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計劃,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農業投入結構上下苦功、出真招、見實效。
據悉,山東省生態環境部門將加快推進鋼鐵、地煉、焦化、火電、水泥、輪胎、汽車等行業產能淘汰或整合,同時嚴控新增產能;推進溶劑型工業塗料、油墨和膠粘劑的VOCs源頭替代;持續推進焦化、水泥、玻璃、陶瓷等行業深度治理,強化VOCs深度治理,推動石化、化工、工業塗裝、包裝印刷等涉VOCs重點行業提標改造。
在調整能源結構上,減存量,優增量。減存量就是持續壓減煤炭消費總量,完成國家下達的煤炭壓減任務。今年10月底前,山東全省非傳輸通道城市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要全部淘汰。優增量就是發展清潔能源。對使用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燃料的工業爐窯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在非傳輸通道城市開展清潔取暖改造,嚴防散煤復燒。
在調整運輸結構上,優化比例,淘汰落後。充分挖掘「公轉鐵」「公轉水」等方面的潛力,大幅提升鐵路和水運貨運周轉量,其中,2021年至少提高3個百分點。2021年,提早完成剩餘的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中重型營運柴油貨車淘汰任務,逐步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非營運柴油貨車。
在調整農業投入結構上,抓好減量、增效。推廣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新技術,著力降低化肥、農藥使用量,開發推廣高效實用的有機肥和生物農藥,嚴格控制畜禽養殖氨排放。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