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坐飛機的時候有沒有看到這樣的安全信息提示牌?
其中,禁止攜帶和託運額定能量在160wh以上的鋰離子電池的規定讓很多人不解。其實對於個人攜帶的手機、電腦、相機等電子產品,全部加起來的額定能量也很難超過100wh,所以大可放心,那麼,為什麼要對鋰離子電池做這種規定呢?
自「出道」之日起,鋰離子電池便面臨眾多爭議。2016年,國際民航組織(ICAO)全面禁止在客機上託運鋰離子電池,這可能與幾起鋰離子電池受熱起火的事故有關。
在飛機託運的過程中,貨艙中的溫度和鋰離子電池受熱、受壓的程度都是不可控的,因此如果電池熱失控,那麼便會導致內部短路,從而起火,而飛機上空間有限,也無法隨時「停車」。由乘客隨身攜帶,乘客可以隨時注意到其情況,即使電池失火,工作人員也能及時控制。
那麼鋰離子電池是牛鬼蛇神嗎?不然,其實鋰離子電池的人生並不一帆風順,鋰最初用於電池是在1970年,隨後因為電池性能不穩定等原因便被放棄使用了。可時至今日,在一批批研究人員的技術改良下,鋰離子電池再次大放異彩,不管是民用領域還是軍事領域都有鋰離子電池的涉足,可謂是強勢回歸。
如果用兩分法看待鋰離子電池的安全問題,就會發現它所謂的劣勢同時也是優勢。在飛機上,鋰離子電池額定能量不得超過160wh,所含鋰不得超過2g,可見,鋰的能量密度不容小覷,超過2g的鋰發生爆炸或燃燒便能對飛機產生較大的影響。也正是因為這一特點,高能量的鋰離子電池用於動力和儲能系統才越發普及。若誇大鋰離子電池的危害,那麼現如今各國積極研發製造的鋰電飛機、電動汽車、鋰電潛艇便成為了笑話。
誠然,我們已經離不開鋰離子電池了,但也無法不重視它的安全性。鋰電設備上飛機受限制,這也是由其特性所決定的,況且隨著科技的進步,或許未來鋰離子電池也能在飛機上來去自如。
|信息來源:微鋰電|
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