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後,賠償比例又如何劃分?

2021-02-24 財險互動

確定賠償比例時,要區別這兩種類型,一是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二是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

第一種,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

 

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首先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


其次,對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機動車一方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1)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

(2)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的,承擔80%的賠償責任;

(3)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同等責任的,承擔60%的賠償責任;

(4)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次要責任的,承擔40%的賠償責任;

(5)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承擔10%的賠償責任;

(6)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在禁止非機動車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承擔5%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未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機動車方在該車應當投保的最低保險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對超過最低保險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第一款的規定賠償。
以上賠償比例的確定是基於從保護弱者方面考慮,在損失分擔比例上可適當偏向受害方而確定的,非機動車與行人,相對機動車一方來說是弱者。

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

(1)負事故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

(2)負主要責任的,承擔70%的賠償責任;

(3)負同等責任的,承擔50%的賠償責任;

(4)負次要責任的,承擔30%的賠償責任;

(5)無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6)屬於交通事故意外事故,各方均無責任的,應根據《民法通則》和《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規定,視具體情況確定雙方的賠償責任;

相關焦點

  • 交通事故責任比例及賠償比例劃分
    一、機動車之間的賠付比例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負全責的一方一般承擔責任的比例為100%,負同等責任的,承擔賠償責任的比例為50%
  • 交通事故次要責任賠償比例是多少?
    次要責任是交通事故責任劃分中的一個類型,反映的是責任人對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與其相對於的責任類型是主要責任。一方次要責任,也即意味著另一方為主要責任。次要責任對損害承擔多少的比例需要根據損害的大小以及保險公司的保險限額來認定。
  • 交通事故賠償順序
    交通事故發生後,當事人最關心的都是損害賠償問題、機動車交通事故中,因為機動車都購買了強制保險,所以在賠償的時候會有一個先後順序。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事故發生如何獲得賠償吧!如果機動車沒有投保第三人責任強制險的,投保義務人在交強險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第二步:過錯方賠償機動車的交強險的保險金不足以彌補受害人的損失的,按下面的規則進行處理:①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適用過錯責任:只有一方有過錯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均有過錯的,各自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責任;
  • 交通事故精神賠償的事項有哪些?
    (一)如果交通事故責任人應負事故的全部責任或主要責任,這二個責任就可認定是交通事故責任人一方的違章行為造成或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反之,受害人就不應負事故責任或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相對較小。這時候,交通事故責任人存在侵權過錯行為或其過錯行為起主要作用,而受害人純屬被侵權人,因此,受害人依法可請求對方承擔事故賠償責任和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 如何確定交通事故精神撫慰金數額
    那麼實踐中該如何確定交通事故精神撫慰金數額呢?小編在下文為大家介紹相關內容。  一、如何確定交通事故精神撫慰金數額?  精神損害不同於財產損害,無法適用等價賠償的原則來衡量。筆者認為,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應在堅持一定原則的基礎上,依照具體的案件情況,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參照一定的標準使其賠償數額適當合理。
  • 1300萬賠償金,深圳機場「3·1」交通事故責任各方如何賠付?
    經警方初步調查,3月1日下午15時32分,肇事司機駕駛一輛奔馳小轎車前往機場,當車輛行至機場高架橋離港平臺轉彎處時突然失控,衝向右側護欄後繼續前衝,撞向在護欄邊的人員。即日已經得到證實,肇事車輛粵BA495Q在人保財險投保了交強險,但未投保商業險。面對如此重大的賠償,保險公司將依據保險責任給予投保人12.2萬元的人身及財產損害賠償。賠償金缺口仍高達1300餘萬!
  • 交通意外事故保險公司能否拒賠?法院:不能!
    經法院審理認為,對於本次交通事故,商河縣公安局交警大隊通過現場勘驗、調查取證後,經山東交院交通司法鑑定中心進行檢驗鑑定,季遠營駕駛的牽引車和重型半掛車第六輪左側輪胎因機械故障脫落,確定該起事故屬於交通意外事故,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過錯。依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確定季遠營、李月梅均無事故責任。
  • 【全晟交通案例】車禍死亡,且負主要責任,全晟出手,一個月高額賠償款到帳!
    事故認定張某負主要責任,只是人命大過天,死者已逝,親者痛哉,張某的親屬張某飛、張某雲就賠償事宜找上事故另一方當事人。然而事故另一方當事人僅憑事故認定書,將這一紙文書當作金牌令箭,多次拒絕張某雲、張某飛的請求,就漠視張某雲、張某飛失去親人的痛楚。為此,雙方就賠償事宜對薄公堂。勢單力薄的張某雲、張某飛難敵經驗豐富的保險公司。
  • 微服「師」訪‖交通事故不適用調解的情形有哪些?調解不成應該如何處理?
    當發生交通事故後,交管部門在送達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時,會告知各方當事人有申請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調解權利,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故都能調解。那麼,哪些交通事故不能調解呢?法律上又是如何規定的呢?趕緊跟著小智來了解一下吧!
  • 因交通事故導致處女膜破裂,該不該賠償精神撫慰金?
    交通事故精神撫慰金賠償標準怎麼確定?精神損害是一種外人無法計量的無形傷害,對於精神損害的大小和程度一般無法用物質尺度來衡量,因此,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對於精神損害撫慰金,只能依據現實情況由法官依據自由裁量權在一個類似客觀合理適當的範圍內進行確定。
  • 2018發生交通事故死亡如何賠償?最新車禍死亡賠償標準
    三、2018發生交通事故死亡如何判刑  第一條、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 [問律師] 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承擔什麼責任
    車輛所有人(車主)如在借車行為中已盡注意義務,不存在過錯,則不需對事故承擔法律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租賃、借用等情況下,當車輛使用人和車輛所有人(車主)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的,先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險範圍內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者承擔
  • 交通事故精神賠償的原則
    下面由找法網交通事故小編為您介紹其具體內容。  精神損害是指公民因其人身權受到侵害而遭受的生理上、心理上的損害。它具有非財產性、存在的獨立性、存在的單一性等特點。精神損害賠償對於侵權行為人而言具有懲罰性,而對受害人而言具有填補性和撫慰性,它本質上是通過金錢賠償,使受害人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撫。
  • 交通事故賠償,雙方存在分歧,該如何解決?
    交通事故發生之後,導致受害人人身損害的,如果賠償權利人和賠償義務人雙方就賠償問題能夠協商一致,可以通過調解方式解決;但是若雙方就賠償問題無法協商一致的,那只能通過訴訟的途徑解決。交通事故訴訟,是指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審理案件解決賠償爭議的活動。
  • 道路交通事故賠償協議書範本
    xx年x月x日x時x分許,甲方與乙方在xxx地點xxx發生交通事故,導致乙方受傷。事故發生後,甲方立即將乙方送至XX醫院緊急救治。住院期間,乙方家人一直陪伴照顧。XX年X月XX日,乙方治癒出院。(或乙方死亡),甲方對乙方家屬進行安撫。車輛不同程度受損。(具體事實經過詳見第xxxxx號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
  • 【與法同行】多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損害 保險公司應先在交強險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
    日前,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依法審結一起多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損害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
  • 外賣員送外賣出車禍,點外賣的那個人最後要不要負責任?
    外賣員送餐受傷點外賣的人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點外賣的人特別多,路滑也容易發生事故,要是需要承擔責任的話沒人敢點外賣了。
  • 三方均無過錯的交通事故,應當如何進行賠償??
    從請求權基礎分析方法和民法原理看,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應適用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主要原因在於,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符合無過錯歸責原則的規定方式,其第一款第(二)項後半段的規定是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下減輕責任的規定。
  • 民法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實務「六問六答」
    根據《民法典》第1212條的規定:「未經允許駕駛他人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但是本章另有規定的除外。」可見:一、未經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同意,駕駛他人機動車發生事故的,一般由該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
  • 交通事故調解的流程
    提出調解申請的期限為十日,自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或者上一級交通部門維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的覆核結論之日起算。  二、調解的參與人員  下列人員可參加調解,但任何一方的人數不得超過三人。  (一)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及其代理人;  (二)道路交通事故車輛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三)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認為有必要參加的其他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