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學好以下12招,順利申請補貼,助力項目落地
1. 了解政策、未雨綢繆
關注政策可以從政府網站、專業協會,培訓,規劃設計諮詢機構,微信微博,新聞媒體等。應通過各種渠道密切關注,了解相應的政策,爭取政策扶持資金,趨利避害,不踩紅線。
根據政策與對口部門的要求,積極準備資料,儘量爭取國家和地方的專項資金,能很大程度的解決項目開發中的資金問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挑戰政策紅線,比如土地流轉,規劃設計,抵押貸款等包括搞民宿遇到的公安消防問題,都要符合法律政策的要求,不要盲目,心存僥倖。
2. 找對部門很重要
傳統思維,往往投資和經營者只找到農業局一家單位,實際上包括農業、林業、旅遊、科技、發改、合作總社、工信、財政、水利、文化、扶貧等,都是有農業方面的相關補貼的。
比如,觀光農莊類可以向旅遊局申請旅遊專項資金、旅遊扶貧資金等;特色文化類農莊可以向地方宣傳部和文化局等單位申請文化產業發展資金;科教類農莊可以申請科技局的相關項目: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星火計劃項目、科技推廣與集成技術示範項目等。
3. 與當地政府做好關係維護
這裡指的是正常的關係維護,必要的溝通,事先見面,定期匯報,主動跟政府建立聯繫。
每年的項目都有很多,存在競爭,所以每個項目從通知申報到申報截止時間都比較短,因此和對口部門保持良好的溝通,能第一時間獲取信息順利完成申報。常溝通、常匯報、混臉熟,不但能趨利還能避害。
4. 與科研院校、培訓機構做好關係維護
有條件的話應當與科研院校、培訓機構建立良好的關係,一些項目要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掛鈎。如果科研院所、培訓機構能給予產品和項目建議,在申報補貼時,佔據一定優勢。
5. 搞清楚可以申請到多少?
申請農業補貼,當地的農業局、農辦、財政局、農綜辦、旅遊局、科技局、林業局、發改委等,以上部門每年都能申報,每個項目在20到60萬元的較多;中央財政項目一般都在幾百至上千萬元;水利局、環保局、老區扶貧辦、經貿局等,一般項目資金較少,5到20萬居多。
6. 提前申報、每年申報
「所有的休閒農業補貼項目都是提前一年申請下一年。」
農業補貼年年都有,國家各部門和專家都確認,農業補貼不會少;農業補貼會更實;農業補貼會逐年升高。一次申報後,就算是在政府上掛上號了,即便今年申請沒通過,來年申請成功的機會便會大很多。要注意的是,往往同一個項目,在同一個委辦局以同樣的名義,一般只能拿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