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來,粽子家族一直以自己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而驕傲,未料現如今各處冒出的混血後代竟然如此壯觀。
經過「粽」情局一番調查,那些遠在他鄉的「混血粽子」的身份之謎漸漸有了眉目。
別看緬甸人也喜愛吃粽子,但和端午節沒有什麼聯繫。他們也用糯米為原料,但是餡料則就地取材選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因此緬甸粽子酥酥軟軟、甜滋滋的,吃時香味撲鼻,令人回味無窮。
花汁粽子暴露了新加坡人愛花的天性!每當有客人來訪時,主人都會送上幾束花,而且還會端來花汁浸染的粽子請客人來品嘗。這種粽子用綠葉包成多角形狀,只有雞蛋那麼大小,展開綠葉後,裡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綠色的米粉精製而成的,色澤誘人,吃起來味道清香可口。
泰國人在每年4月潑水節或7—9月雨季時吃粽子。泰國粽子以甜味為主,包粽子前,先將糯米泡在椰汁裡,使之具有椰味清香。粽子餡用椰子、黑豆、芋頭、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緻。最別致的是泰國粽子有蒸、烤兩種吃法。
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成,粽子的形狀也與中國不同,普遍將粽子包成錘子形狀,餡料更是島國人的最愛——生魚片。
越南人在端午節吃方形鹹粽。這種粽子是用蝦、瘦肉、鴨蛋黃、紅豆做餡,頗具閩粵風味。還有一種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團,將椰絲、紅豆或綠豆餡塞入粉團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要求特別講究:有豬肉餡、牛肉餡、雞肉餡,有臘肉餡、火腿餡,還有廣味香腸餡、蝦肉餡、魚肉餡。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葉誘人的香氣,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
馬來西亞粽子與廣東一帶的粽子容貌最相似,除了較常見的鮮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種外,還有豆沙和椰蓉等幾種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菲律賓粽子是長條形,風味與中國浙江一帶的粽子相同。不過,粽子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物。
墨西哥粽子叫做達瑪爾,所用的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等做粽子的餡,用玉米或香蕉的葉子包成,怎麼看都像是咱們的大餅卷一切!
拉美粽子身世悽苦。據說,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主義者統治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印第安人被迫遠離家鄉去服苦役。婦女們為了讓丈夫和兒子能夠在路上吃到可口的飯菜,就把蒸熟的玉米粉和土豆、胡蘿蔔一起用香蕉葉包裹起來,作為路上的乾糧。
萬水千山「粽」是情,「粽」族也為如此規模的開枝散葉感到高興。
「粽」界奇葩
說完洋粽子,咱再看看咬一口叫你畢生難忘的「粽界」奇葩。
上千元「土豪粽」:鮑魚乾貝粽、珍珠粉金箔粽。
小編腰包太癟,無福消受。
特殊口味的臺南「荷葉粉蒸猴菇排素粽」、標榜養生的「蒲燒鰻黑蒜粽」。
小編暗自揣測:吃完用不用嚼一片?
還沒吃就讓人骨頭髮酥的「玉荷荔枝玫瑰醬粽」、「土芒果泥裹紅酒蔓越莓粽」、「玫瑰豆沙粽」、「榴槤甜心粽」。
最後端上大神級腳臭味粽子:據說臺灣「臭腳粽」形狀酷似古代的三寸金蓮,包著香菇、泡菜/乾貝/瘦肉,和黑暗料理之神——臭豆腐,聞起來又酸又臭,吃起來奇妙無比。
吃貨們,敢買個臭粽挑戰一下嗎?!
小編忍不住叫一聲:「店家,有芥末粽嗎?給小編來一盤!」
@原創不易,歡迎分享
@公眾號如需轉載「濱海潮」原創內容,請後臺聯繫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