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BNO還有更厲害措施?

2021-02-15 直新聞

直新聞:對於英國利用BNO護照打「香港牌」的行徑,外交部重磅反制,港府也跟進採取反制措施。這些措施會產生怎樣的效果?根據您的觀察,香港各界對此有何反響和評價?

香港時事評論員 馮煒光:關於外交部的反制,我覺得香港的群眾是歡迎的,因為英國實在是太可惡了。但對「黃絲」(「攬炒派」)來說,他們還是有點僥倖的心理。因為香港現在,比如說你去英國通常是坐飛機,那麼你用身份證就可以出關,然後你訂機票、辦理登機證的時候,才需要用這個護照。那麼他們就可以先拿出特區護照去辦理機票,然後到了英國倫敦以後才拿出他們的BNO去申請5+1。這樣他們就可以拿盡兩邊的好處;既可以保留香港的居留權,也可以申請英國的5+1。

但是我覺得「黃絲」這個小聰明就有點「自作聰明」,因為我覺得我們外交部也已經很清楚這個操作,所以我覺得外交部說不定還會有後續的措施,而且外交部也說了,他們還是會有後續的措施,所以我還是勸「黃絲」不要太自作聰明。

直新聞:外交部表示,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您分析,在何種情況下,還會有更厲害的反制措施嗎?

香港時事評論員 馮煒光:這個就回到基本法裡面來看。根據基本法第24條,在五六種情況下,你可以當香港的永久性居民。其中第一第二個情況,最主要的基礎就是,你是中國公民。

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葉劉淑儀,他們也說了類似的情況,就是假如我們國家不再承認申請BNO的「黃絲」是中國公民,那他的整個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基礎就動搖了,那他就不可能再享有相關的權利,就包括有三個權利,第一個就是居留權,第二個是選舉權,第三個是被選舉權。

那麼後兩個,「黃絲」假如他決心移民英國的話,有可能他不一定太care,但是這個永久居留權對他們來說可能是最大的痛處。因為有永久居留權,他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當他拿到這個英國居留權後,可以回香港在香港賺錢。而且,假如香港政府有什麼福利派遣的時候,由於他還是永久居民,他也可以繼續拿。

但是假如「中國公民」的基礎動搖了,他們就可能會很害怕。現在我們外交部還沒有宣布進一步的措施是怎麼樣,但「黃絲」自己他們也在傳、也在擔心。這也是他們最大的痛處。

直新聞:您分析英國在BNO護照上做文章,究竟有何盤算?如意算盤會打響嗎?

香港時事評論員 馮煒光:為什麼英國會在BNO上面做文章?我覺得有些報導也說得很清楚,據英國政府自己的估計,他們覺得未來幾年就可能有很多「黃絲」會移民英國,從而為他們帶來30億英鎊的收入,也就是大概300多億港幣,其實這才是英國政府最看重的地方。

因為脫歐以後,再加上它的疫情,其實英國的經濟確實不好。這也是「黃絲」如果真要用5+1移民的話,要考慮的,就是他們去了英國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如果找一些收入比較低、相比在香港來說又辛苦多的工作,那是不是真的值得?比如說連「黃媒」也報導,有一個80後的攝影師最近去英國,他是不能再當攝影師了,他只能當一個外賣員。

外賣員也是一個好的職業,但是外賣員只適合比較年輕的人,作為80後,他現在還年輕,但再過10年、20年,他怎麼樣?假如是當攝影師的話,再過10年、20年,因為他的經驗和名氣,可能反而收入會更多;但外賣員的話,你的收入有可能反而因為你的年齡增長而降低。這也是很多移民英國的「黃絲」他們真的要好好考慮的。

英國政府的算盤其實就是「拿錢」,而且是搶所謂「人才」。但這些所謂「人才」到了英國能不能重新找到相關的工作,與在香港相類似的工作呢?這也是一個疑問。

直新聞:針對新任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夏博義叫囂要修訂香港國安法的言論,國務院港澳辦、香港中聯辦接連發聲予以批判。香港的法律話語體系該如何改革?怎樣才能正本清源?

香港時事評論員 馮煒光:說到夏博義,我覺得他們的話語權其實最主要是兩點,第一點他們是大律師,香港的大律師因為市場不開放,所以香港的大律師,特別是有名氣的大律師,他們的收入很好,而且社會地位很高,有點所謂輿論領袖的味道。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就是他們通過掌控香港大律師公會就可以影響那些大律師能不能執業。如果你要在香港當大律師,你要執業的話,你要有一個職業證明Practice certificate。

那麼這個Certificate誰發給你呢,就是大律師公會,而大律師公會為什麼可以這樣發給你呢,而且全香港只有這樣一個團體可以發呢,依據的就是香港的法律。所以假如我們國家根據法律授權給你這個團體,而你這個團體,越來越政治化變成一個政治團體,而不是一個純粹的專業團體的話,其實完全可以依法收回這個權力。

其實有些愛國愛港的大律師已經提議,不應該由大律師公會這個政治性的組織繼續來發出執業證書,而是應該成立一個所謂大律師資格認證,還有紀律委員會,它可以獨立地通過特首委任的一個團體發這個證書給你,也可以做一個紀律的審查,看大律師有沒有違反專業的紀律、專業的操守。所以我覺得假如他們這樣搞下去的話,大律師公會這個話語權極有機會被收回的。

相關焦點

  • 美國又「惡人先告狀」,抹黑詆毀中方正當反制措施,遭強烈回擊
    此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曾聲稱,美方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是因為該館人員從事間諜活動,之後,他又宣稱中國駐紐約總領館活動也越過了正常外交界限,更類似於
  • 中方對美採取反制措施!看新聞學英語!
    ,變相大量「驅逐」中方媒體記者。中方第一時間就美方錯誤做法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表達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並強調保留做出反應和採取措施的權利。信任的hand back 交還, 返還第三,針對美方對中國記者在籤證、行政審查、採訪等方面採取歧視性限制措施,中方將對美國記者採取對等措施。
  • 中方反制封殺BBC後,英方嘴硬稱無法接受,華春瑩給他上了生動一課
    中國農曆春節到來之際,英國打壓中國環球電視網,吊銷中國環球電視網在英國播出許可,隨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又散播虛假新聞抹黑中國形象,忍無可忍之下中方迅速採取措施
  • 對美反制是為掩蓋疫情?無稽之談!
    所謂中方採取反制措施是企圖妨礙外界獲取有關疫情信息的說法和臆斷,完全是無稽之談。如果美國媒體有什麼抱怨、有什麼不滿,建議去向美國政府表達。
  • 棄用BNO,國泰航空跟進
    昨日(1月31日)起,中方不再承認所謂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即BNO護照)作為有效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特區政府也表態配合反制措施。
  • 英國推BNO是幫中國?這位香港「公知」又來顛倒黑白了……
    中國宣布反制措施,不再承認BNO作為旅遊證件和身份證明,並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BNO自此成為廢紙一張!      但還有「黃絲」留在夢中,不斷吹捧移居英國好處,認為中方反制「不過如此」。      根據《中英聯合聲明》雙方交換的備忘錄,中方明確BNO為「旅遊證件」,並同意香港回歸後港人可繼續使用,英方則承諾,不會給予持此類證件的港人居留權。      如今,英國出爾反爾,擅自改變BNO的法律性質,賦予「5+1」的居留權和入籍權,還冠冕堂皇稱這是履行對港人的「歷史和道德承諾」。
  • 不允許中方實施國安法,中方成功反擊!大快人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日前宣布,中方決定對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約翰·基努斯、美國國際事務民主協會亞洲項目主任阿南德、香港特別行政區主任羅薩裡奧實施制裁Kong分公司和項目總監薛德鰲在香港相關問題之上表現不佳。可以說,中國的制裁是對美國的合理回應。然而,在中國宣布反擊之後,美國近日忍不住對中國採取了行動。
  • 澳洲大麥遭中方反制,印度甘心接盤引發眾怒,印農民高呼莫迪下臺
    據外媒本月3日報導,由於大麥出口遭到中方反制,澳大利亞近期一直在給自家的大麥找"接盤俠",找來找去,最終找到了印度頭上,美媒以"啤酒熱可能推動澳大利亞大麥銷往印度
  • 不惹事也不怕事,中國對美的反制措施來了,用行動給各國上了一課
    在這種情形下,也就必須去採取更合理的措施來調整這些方面的做法。根據環球網媒體報導,我國的外交部決定對美國的11人進行制裁,其實這樣的做法,更多是為了回應,美國在此前對11位港府官員進行的制裁,所以這一點更進一步證明了我國不惹事也不怕事,對美的反制措施來了,用行動給各國上一課。
  • 議長訪臺的帳還沒算,捷克又對中企下狠手; 中方「嚴重關切」
    對此,我國駐捷克大使館發言人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報導,對捷克政府擬在在有關項目招標中排除中企表示嚴重關切。捷克政府屈服於西方強權政治的壓力,違背國際正常經貿規則,試圖將中企排除在其項目招標之外,這絕不是一個主權國家應有的作為。而且,在由美歐霸權主宰一切的情況下開建其核電項目,結果受到嚴重損害的,是他們的國家和人民自己的利益。
  •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終於輪到我們對等反制了,網友:霸氣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終於輪到我們對等反制了,根據美國的法律規定,世界各國在駐美使領館的房產出口商也需要徵求美國的同意,中國政府這樣做無非是遵循了對等的原則而已。大量的網友對此評價,中國霸氣!美國出售房產要得到中國有關部門的授權之所以中方會在這關鍵時期內阻止美國政府在中國的房產買賣,根本原因還是回應當時川普出臺的一項房產政策。
  • 中國反制效果明顯!澳大麥葡萄酒出口或清零,鐵礦石也遭遇滑鐵盧
    既然澳大利亞敬酒不吃吃罰酒,那我們也沒必要再慣著,從去年開始,國內多個部門對其採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澳多種重要出口產品成為被打擊的對象。如今時間過去大半年,不少人都在關心中國的反制起到了多大的效果,近日澳大利亞親自回答了這個問題。
  • 德國將目光轉向中方,澳洲想後悔已來不及
    法國還好說,葡萄酒馳名世界,調整一下方向就能應對,但是德國就很難受了,為了減少損失,一些德國酒莊直接退出了美國市場,有的商家甚至把整個品牌的產品都撤了,還有部分德國酒莊雖然沒有撤出美國市場,但是也改變了模式,勉強維持。 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酒商開始計劃轉移供應重心,把目光移向了中方市場。
  • 澳大利亞鐵礦石價格猛漲,不料中方當頭潑冷水,日本成最大贏家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澳大利亞政府已經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自十月份開始我國就對澳大利亞開展了一系列反制措施,玉米、紅酒等澳大利亞進口農產品都受到了影響。而除了這些之外,澳洲鐵礦石將被替代,中國拒絕為高價礦石買單。
  • 蓬佩奧:中國駐紐約領館是「間諜中心」,中方強硬作出回應
    近年來美國頻頻發出反華言論並做出許多蠻橫做法,尤其是川普政府上臺之後,單邊主義越發猖狂,對中國發布反華言論和措施也越來越多。近日美國紐約警方起訴了一位藏族紐約警察,緣由是認為他從事中國方面的間諜工作,我國外交部第一時間進行澄清,但美國仍然繼續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