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印發社區醫院基本標準和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要點(試行)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社區醫院建設標準。
現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的基礎上,醫療服務能力達到一定水平的醫療機構,可以加掛社區醫院牌子。
社區醫院必須具備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門診、住院診療綜合服務能力。具備轄區內居民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等分級診療功能,開展遠程醫療服務,提供部分常見病、慢性病的在線複診服務。
加掛社區醫院的機構要符合哪些條件? 我們先來看看這些必備指標:
實際開放床位數≥30張,可按照服務人口1.0-1.5張/千人配置。主要以老年、康復、護理、安寧療護床位為主,鼓勵有條件的設置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床位。床位使用率≥75%。
根據功能不同,社區醫院須設置五大類功能科室,包括:臨床、公衛、醫技、管理和其他科室,具體分配如下:
臨床科室至少有5個
至少設置全科醫療科、康復醫學科、中醫科,應當設置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心理)科、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科、血液淨化室等專業科室中的5個科室,有條件的可設置感染性疾病診室(發熱門診)、老年醫學科等科室。
公衛科室至少有5個功能室
至少設置預防保健科、預防接種門診、婦兒保健門診、健康教育室、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室。
醫技等科室至少有4個
至少設置醫學檢驗科(化驗室)、醫學影像科、心電圖室、西(中)藥房。有條件的可設置胃鏡室等功能檢查室。影像診斷、臨床檢驗、消毒供應室等科室可由第三方機構或者醫聯體上級醫療機構提供服務。開展手術操作的社區醫院應當設置手術室、麻醉科,病理診斷可由第三方機構或者醫聯體上級醫療機構提供服務。
管理科室至少6個
至少設有綜合辦公室(黨建辦公室)、醫務科(質管科)、護理科、院感科、公共衛生管理科、財務資產科。有條件的可設置雙向轉診辦公室、信息科、病案室等。
其他科室
應當設有治療室、注射室、輸液室、處置室、觀察室。社區醫院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和臨床用血需求設置輸血科或者血庫。
社區醫院作為實施分級診療的重要機構,在公衛和基層診療方面有自己的要求,即全科醫師不少於3名,公共衛生醫師不少於2名,並配備一定比例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
另外,非衛計人員比例不能超過15%,每床至少配備0.7名衛生技術人員。醫護比達到1:1.5,每個臨床科室至少配備1名具有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的執業醫師。
去年4月,國家衛健委發布18項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這次單獨針對社區醫院,再次制定新的社區醫院18項制度,可以看出國家對社區醫院建設質量是有嚴格要求的,作為社區醫務人員,提前了解並掌握這18項核心制度非常重要。
小社將兩個制度進行比對發現,社區醫院醫療質量安心核心制度在內容主體上與前者保持一致,區別集中在以下3個方面,充分體現了社區醫院與醫聯體之間的互動融合:
社區醫院原則上不使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確需使用的,通過醫聯體上級醫療機構專家會診明確後方可使用,按照規定規範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流程。
鼓勵醫聯體內上級醫療機構醫師定期查房指導,與社區醫院醫生形成三級查房模式。
在會診制度中,新增醫聯體上級醫療機構會診環節,由醫療管理部門組織。隨著社區醫院建設標準的敲定,基層醫療領域的另一塊核心陣地將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