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 精 、香 菇 精、醬 油 P K 味 精
實際上,雞精就是有雞肉味的味精,主要成分也是穀氨酸鈉。但由於添加了鹽、核苷酸、糖和其他香料,因此味道更豐富。
雖然一些高品質的雞精也會適當添加雞肉粉或其他肉類提取物,但一般含量較少。
香菇精則是在穀氨酸鈉的基礎上加入了鹽、白砂糖、香菇香精等,本質上和味精一樣。
此外,因為醬油中胺基酸態氮的含量越高,醬油的等級也越高。因此一些醬油也加入了一些穀氨酸鈉,增鮮提級兩不誤。
所以炒菜做飯時,雞精、味精、香菇精以及含有穀氨酸鈉的醬油一定要避免重複使用。
味 精 安 全 但 不 宜 多 吃
大家都知道鹽不能多吃,味精等鮮味劑也是同一個道理,味精含有鈉離子。鈉離子攝入過多容易引發高血壓。
此外,穀氨酸會抑制神經遞質的傳遞,如果攝入過多味精,容易引發頭暈、貪睡、肌肉痙攣等症狀,還會限制人體對鈣、鎂、鋅等離子的利用。
放 錯 味 精 = 白 放
味精最好在70℃-90℃下使用,當溫度達到150℃時,便會脫水結晶。
若是超過200℃,穀氨酸鈉就會變成焦穀氨酸,也就沒有鮮味了。所以做菜或煲湯時,臨出鍋時加入味精最佳。
通常PH 值在5.5-8.0時,味精鮮味最濃;而PH值小於4時(酸),鮮味較弱,大於8時(鹼)則會形成二鈉鹽,鮮味就不存在了,因此過酸過鹼都會影響鮮味。
天 然 味 精 更 健 康
味精畢竟是化合物,長期食用並不利於健康,這些「天然味精」提鮮更美味!
香菇中富含游離胺基酸,不僅營養豐富,味道也鮮美。將泡幹香菇的水加入菜餚便可提鮮。
胡蘿蔔不僅能提鮮還能開胃,尤其和肉菜搭配還能消除肉腥味。
蝦皮、銀魚等海鮮直接放入菜餚中可以提高鮮味,或是曬乾後研磨成粉,使用起來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