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入夏,極強厄爾尼諾現象,造成長江流域多地暴雨成災。入汛以來,流域降水頻次與強度超過1998年同期。同時,總體水位高於30年間的均值。那麼,今年長江流域還會發生1998年那樣的特大洪水嗎?
抱樹的江珊、手拉手堵住洪峰的「敢死隊」、公安縣大轉移的群眾……無數的事件親歷者,對於1998年的這場特大洪水,都懷有複雜的情感。
1998年,對於長江幹堤的整險加固未能按照1990年制定的規劃系統實施。與此同時,受制於機械化、信息化程度,搶險救災的能力大大降低。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沿江幹部群眾一起,組成了數百萬抗洪大軍,日夜堅守。那個時候,抗洪搶險主要拼的是體力。
然而,如今在洪水肆虐的村鎮,很難再像以前那樣在短時間內動員大量的壯年勞動力參加抗洪防汛。那麼,還有誰能夠成為抗洪搶險的有生力量呢?
18年後的今天,長江流域的整個防洪體系以及當年存在的諸多問題,因為那場洪水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呢?這些抗洪防汛的工程與非工程體系究竟效果如何?洪水來襲時,是否還需要人力的嚴防死守?
但是,長江流域抗洪防汛體系還存在著不少漏洞。依靠現有的已經實施到位的工程與非工程體系,如果1998年特大洪水甚至更大的洪水再現,長江的抗洪防汛做好準備了嗎?
從人牆抗洪到全流域綜合治理
從人工巡查到高科技對症下藥
18年後 全面升級的長江防洪減災體系
能否經受住洪水的考驗
《新聞調查》與您共同關注
《長江:跨越1998》
正在發生的歷史 新聞背後的新聞
首播時間:周六21:30 - 22:15
獨播頻道:CCTV-13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