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12月23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一顆陸地勘查衛星送入大約310英裡高(1英裡約合1.6公裡)的近圓軌道,根據美軍公布的跟蹤數據,其軌道傾角為97.5度。
▲12月23日12時1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陸地勘查衛星二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據美國太空飛行網站12月23日報導,此次發射的情況幾乎與12月3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任務一樣。12月23日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幾乎在同一時間發射升空,將陸地勘查衛星二號送入與12月3日發射的陸地勘查衛星一號呈180度的軌道,使這兩顆衛星對地面上同一位置的測繪頻率達到單顆衛星的兩倍。
▲視頻來源:央廣軍事
據報導,這兩次發射的衛星都將用於陸地勘查。中國國家媒體新華社稱,陸地勘查衛星二號將「主要用於開展陸地資源遙感勘查」。據推測,這顆衛星是中國新的勘測和偵察網絡的一部分。
12月23日的發射是今年中國第17次太空發射,其中16次都成功進入軌道。
西方分析人士認為,這兩顆衛星可能是為中國軍方提供服務的高解析度成像平臺。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任務動圖集(中國軍視網)
美國研發航天機器人修理衛星 可延長衛星生命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2月22日報導,太空中有一處遍布大量廢棄衛星殘骸的墳場,這是宇宙中的一處偏遠地區,留著用來埋葬壽終正寢的太空飛行器。就連最堅固、最昂貴的衛星最終都會出現故障或者耗盡能源,最終不得不退到2.2萬英裡(約合3.5萬公裡)以外的一條偏遠駐留軌道,以便不給其他衛星的運行帶來威脅。
如今,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美國航空航天局以及其他機構正在研發能夠延長太空重要設施使用壽命的技術,防止衛星被送到墳場。如果該研究能夠取得成功,這些機構會擁有一支機器人隊伍,這些機器人有機械臂和攝像頭,能夠對衛星進行檢查、補給燃料並排除故障,讓衛星在超過預期使用年限後依然能夠保持運轉。
美國航空航天局目前正在研發一種太空飛行器,它能夠伸出機械臂,為衛星補給燃料,從而讓衛星繼續在軌道上運行。點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