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扔垃圾,一個塑料飯盒,裡面裝的是兩天前給自己準備的忘記吃的午餐。
吃是能吃的,飯盒一直在冰箱裡冷藏著,但身為醫生的後代的直覺,讓我選擇直接放棄這盒「有細菌滋生風險的」午餐,於是拿去垃圾房準備倒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房裡有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正在用夾子一點點從溼垃圾裡面挑東西,仔細檢查後再選擇一些放在塑膠袋裡。
其動作之仔細,讓我以為他是正在進行篩選的垃圾分類管理人員。
「現在分類都這麼嚴格了?」
我一邊小心翼翼地問,一邊努力回想飯盒裡有沒有什麼是不符合如此精細的分類標準的。
「給流浪貓的」
他的回答很簡潔
原來,不是管理員,而是一位愛貓者。
出於好意,也出於動容,我打開我的飯盒說:
「米飯,貓吃嗎?」
這是一盒很普通的午餐,裡面是米飯和一些蔬菜,還有一小塊排骨。
他拿著夾子的手停止了動作,盯著排骨說:
「有排骨?你不要了?」
「我不要了,給貓吃吧。」
他猶豫了。
這個空檔我才突然發現,他的服裝已經不能簡單的用「樸素」去形容,褪色破舊的服裝和凌亂的頭髮,似乎隱隱地透露出了一些信息。
他在猶豫什麼?
可能是在想我有多麼浪費;
為什麼要扔了這盒看上去還能吃的飯菜?
不合胃口?
壞了?
又或許,這塊排骨,讓他猶豫是否還能吃。。。而不僅僅是給流浪貓。
我在想什麼?
貓好像不喜歡吃米飯?
為什麼他不趕緊用塑膠袋把這些飯菜接住?
他是不是想要這塊排骨?
幾秒後,我打破沉默:
「這個飯盒我也不要了,你一起拿去吧。」
此時此刻,我確定他想要我手中的飯菜,而不僅僅是倒進塑膠袋給流浪貓。
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夾子,用雙手接過飯盒,口中說著什麼我已經聽不清,似乎是:
「好好好。。。。謝謝。。。我來蓋蓋子吧。。。。給我吧。。。。謝謝。。。。」
他接過飯盒後,我迅速走出了垃圾房,似乎是怕我這種「優越的」行為會給對方造成心理上的傷害。
也有羞愧。
羞愧於浪費;
也羞愧於我準備扔掉的「普通飯菜」,是別人眼中的不可多得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