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經歷了五個多小時,當採集管從手臂拔出的剎那,放鬆和幸福寫滿吳長符的臉。
8月18日上午10點,在泰州市人民醫院住院部15樓血液科的專屬病房內看到吳長符的時候,他的雙臂插著採集管,已經採集了一個小時。他的床頭,市紅十字會送來的鮮花旁擺放著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頒發的榮譽證書、省紅十字會頒發的榮譽證書和授予的博愛獎章,以及經紅十字會轉交的患者感謝信。從8點50分開始,到14點結束,共採集了396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被送往患者所在醫院。
完成捐獻,吳長符一臉淡淡的笑意從床上坐起,沒有絲毫疲倦,甚至打趣說,躺得都有些無聊了。然而,他也感慨,2020年8月18日這個日子對自己有了特殊的意義。
1986年出生的吳長符是我市頭灶鎮人,早些年在蘇南工作期間開始無償獻血。2008年回到東臺,目前在高新區的賀鴻電子工作,至今已經累計獻血三千多毫升。2016年5月,吳長符參加無償獻血時填寫了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登記表並參加了造血幹細胞採樣,成為一名捐獻志願者。今年6月8日,市紅十字會收到上級紅會的再動員通知,經吳長符本人同意後回復上級紅會。之後又採集了10毫升血樣寄出,進行檢測。7月15日收到體檢通知後,吳長符沒有一點猶豫,前往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捐獻前體檢。8月7日,正式接到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江蘇省分庫的捐獻通知。8月13日上午,在市紅十字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吳長符赴泰州市人民醫院,辦理入院後進行了捐獻前全面的身體檢查,每天早晚接受注射動員劑,一日三餐全在醫院,為捐獻做準備,8月18日上午開始正式捐獻。
經過長達五個多小時的採集,2020年8月18日,原本一個普通的工作日,因著奉獻意識,因著給一位陌生的白血病患者帶去生的希望,而變得閃亮,這一天吳長符也成為了全國第10057例、全省第842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公眾號「江蘇造血幹細胞捐獻」是吳長符近來關注較多的公眾號,在那裡,他看到了很多打動人心的真實故事,也更加肯定,雖然自己做的事平凡,但很有意義,因為每一次,每一例捐獻,都是在為生命接力。
由於相關規定,吳長符不太清楚接受捐獻的患者具體情況,只知道,他是一名男子。而這,還是從患者親人寫來的感謝信中得知。這份字跡陌生但散發溫情的感謝信,吳長符看了不止一遍。原來,自己的捐獻,對信件那頭正在治療,等待希望的患者和患者家人而言,那麼重要。他也更加慶幸,一路走來,自己的堅定和紅十字會等組織的陪伴、支持。
雖不是專業人員,但對於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常識,吳長符還是有所了解的,他知道即便是親人匹配度也不一定高,茫茫人海中,素不相識的人們能高度匹配,這種概率就是緣分,是為了書寫生的奇蹟。因此,從他決定加入捐獻者資料庫、這個新的大家庭就決定,只要日後有機會為他人帶去生的希望,他將毫不猶豫。
回想起當初接到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自己與一位患者匹配度很高,他有些驚訝,沒想到這麼低的機率居然成功了,同時也更加開心,自己能像看到的那些捐獻志願者一樣,為陌生的朋友帶去生命的助力了。
於是,體檢通過後,為了打消父母的疑慮,得到他們的支持,吳長符把自己了解的相關捐獻常識耐心地給老人科普。很快,樸實、善良的家人都尊重他的決定,支持他捐獻。而由於患者體格比較大,所以需要採集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量略多,他二話不說積極配合。
回想起來,那五個多小時裡,看著自己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被源源不斷地採集,很是期待著這份生命火種能快速抵達患者身邊,希望他康復之後能繼續奔跑在人生路上,感受生命,好好生活。而作為一名父親,他也希望這樣的實際行動能為孩子做榜樣,勉勵小朋友崇德向善,多些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