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人格測評(NEO-FFI)是國際上最著名的人格測評工具之一。
大五人格測評的提出曾被 Goldberg(1992)稱之為是人格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可見大五人格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是多麼的巨大。
從奧爾波特的開拓性工作,到卡特爾提出16種根源特質,再到大五人格的發現,一個基本的假設一直貫穿始終,即詞彙學假設(lexical hypothesis):人類生活中重要的方面會被賦予描述的詞彙,不僅如此,如果某個事物真的重要而且普遍存在,在所有的語言中它都會被賦予更多的詞彙來描述。於是,從詞彙中去發現人格特質成為了人格研究的重要途徑。奧爾波特率先開始了這項艱苦卓絕的工作,他讓助手精確地數出了在英語辭典中有多少個描述人格差異的詞彙,結果是17953個。之後他又從中挑選出4500個,但這顯然還是太多。後來卡特爾從這4500個詞中選出了他認為特別重要的35個詞,並對他們進行了因素分析。1949年,菲斯克從卡特爾的詞彙表中選出了22個用於分析,他對比了在這些特質上自我評定和同伴評定、心理諮詢師的評定之間的關係。他的分析發現有五個因素總是最先出現在列表上,這就是後來的大五人格因素。十幾年後,由兩位心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檢驗了包括大學生和空軍職員在內的8個樣本的數據,也發現了同樣的5個因素。隨後多年,在更大範圍樣本研究中,大五人格因素一直被不斷地重複發現,直至成為一個西方心理學界公認的人格特質模型。
這五種人格特質就是:開放性(openness):具有想像、審美、情感豐富、求異、創造、智能等特質。責任心(conscientiousness):顯示勝任、公正、條理、盡職、成就、自律、謹慎、克制等特點。外傾性(extraversion):表現出熱情、社交、果斷、活躍、冒險、樂觀等特質。宜人性(agreeableness):具有信任、利他、直率、依從、謙虛、移情等特質。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具有平衡焦慮、敵對、壓抑、自我意識、衝動、脆弱等情緒的特質,即具有保持情緒穩定的能力。
進入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