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計委說,醫療環境有所改善,醫患關係日漸和諧.我為神馬不相信?!

2021-02-23 醫脈通

來源:醫脈通;作者:徐小曼

也許,那時候最暢銷的書會變成《赤腳醫生手冊》,大家拿著書自己摸索著給自己開藥。

衛計委說,醫療環境有所改善,醫患關係日漸和諧。對此,在臨床一線工作醫護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認同。我先說說我身邊幾個朋友的事情。

朋友1,某省級三甲醫院內科醫生,因為身體原因,申請辭職。然而,由於科室人手不夠,辭職申請未獲批准。第三次遞交辭職申請書後,終於得到批准。

朋友2,某省級三甲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同樣也因身體原因辭職。在長期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後,出現種種症狀,最後無奈辭職。

朋友4,某地市醫院主治醫生,工作忙碌,無暇顧及家庭,遂起意僱傭保姆,沒想到保姆一個月工資都要6000,比他收入還高。憤而離職。

朋友5,某縣醫院兒科醫生,在還沒有醫師資格證的情況下在縣醫院幹了一年多(上級醫生都是甩手掌柜),工作忙碌,日漸消瘦,渾身是病。其母不忍,要求其辭職養病。辭職後,休養半年,所有毛病,不藥而愈。

其他有打算離職的,或者每天提心弔膽工作的,不知道還有多少,當然,最多的大概就是一邊幹活一邊拿錢一邊罵娘的。也許,可以做個調查,看看全國幾百萬的醫務工作者,有多少人有過辭職的念頭、衝動。讓遠離臨床一線的衛計委的官員們,了解一下一線工作者真實的工作狀態。

 

醫療本是一個很神聖的職業,可如今,卻因為種種原因,醫生護士開始變得臭名昭著。之前網上有個段子,說丈母娘最喜歡的女婿是醫生。我想,大概是因為丈母娘們都以為當醫生的很有錢吧,別人罵歸罵,但只要是自家的女婿,能多賺錢就是好事。由這樣一個側面,也可以知道,目前的社會對醫生的認知和評價是怎樣的。所以,男醫生們,請不要太嘚瑟,因為丈母娘並不是看上你的人,而是看上你的職業。

 

尷尬的身份,惡劣的工作環境,巨大的工作壓力,參差不齊的待遇水平。讓醫護們頭疼不已,在這樣的環境中,有人恬淡自安,但求無愧於心,有人為了灰色經濟利益,選擇留守,有人為了更陽光的生活選擇離開。也許,離開的人不多,改行的人不多。但是,尚未正式參加工作的醫學生們,卻開始望而卻步。甚至,年紀大的醫生護士們,帶頭反對自己的兒女學醫。再過幾十年,不知道,醫務人員的數量會減少到什麼程度。更加可悲的是,醫患之間,不再互相信任,充滿猜疑,充滿敵意。而醫改,永遠在試點。 

投稿郵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來稿!

相關焦點

  • 醫患權利與醫療糾紛
    [1]杜治政.醫患關係面臨的課題:利益的衝突[J].醫學與哲學,2002,23(11):4-8.[2]李墨熙.基於權利衝突視角的醫患信任危機問題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8.[3]李一萍.L市醫療糾紛處置對策研究[J].醫學與法學,2017,9(5):69-71.
  • 新聞熱詞:緊張的醫患關係,醫患糾紛的英語怎麼說
  • 醫患關係如何破冰—去寒蟬效應
    我有足夠的耐心可以跟家長解釋為什麼需要這麼長的周期,但如果他們堅決不聽,我會按他們要求使用抗生素。為什麼?我怕他們鬧啊!」……醫患溝通中的寒蟬效應,其落腳點都在醫生的「自我保護」上。在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醫生本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其目的一是提升醫療診斷的需要,二是醫學發展的需要,三是減少糾紛的需要, 在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的背景下,使患者積極支持、配合醫療工作,減少不必要的醫患糾紛。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不難看到,部分醫生因在過去的醫療救治或醫病溝通中,因出現過一些不愉快的現象,從而到了約束自己正常醫療行為的地步。
  • 十九大代表王辰院士:醫療問題的本質是照護,而不是服務!
    以下為新華網的直播文字。「我叫王辰,是一名醫生,在中日友好醫院工作」經濟日報記者:我想請問中日友好醫院的王辰代表,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立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但是我們也看到,當前緊張的醫患關係在一定範圍內仍然存在。
  • 用「五心」打造豫東地區的靚麗醫療名片
    醫院在2019年4月17日榮獲中國縣域醫療聯盟黨建卓越獎稱號,2019年7月1日,院黨委再次蟬聯永城市委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目前,在中心醫院「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進醫院發展高質量工程」正蓬勃開展,不斷凝聚著永城市中心醫院員工積極向上的智慧和力量。
  • 拒絕道德綁架,我不是你的「實時客服」!
    像這種情況下,有些醫生很樂意提供,而有些醫生非常不情願提供。 當醫生堅持不願提供手機號時,有些不講理的患者就會在科裡鬧,我交掛號費,住院費,在你這住了這麼長時間,花了這麼多錢,你是我的主管醫生,為什麼連一個簡單的手機號都不給?甚至有些患者會投訴到醫務科,說醫生沒有責任心,不管患者生死。
  • 目擊護士:晚上我還會做噩夢......
    本案雖系殺人未遂,且崔振國作案後讓他人報警並在現場等候,可視為自首,但考慮到其在人員眾多的醫療公共場所公然持刀追砍行兇,手段殘忍,造成的後果特別嚴重,社會影響極其惡劣,人身危險性極大,不足以對其從輕處罰,依法應予嚴懲。
  • 烏克蘭人認為2021年的局勢並不會有所改善
    同時,該國居民並不期望2021年後的社會經濟狀況有所改善。 Ilko Kucheriv民主倡議基金會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證明了這一點。 10月5日至13日,社會學家採訪了2,004名居住在烏克蘭所有地區的受訪者,除了克裡米亞和不受基輔控制的頓巴斯地區。 事實證明,有43%的受訪者認為Covid-19流行是「年度事件」,而99.4%的受訪者認為這是消極的。
  • 康達醫院醫護骨幹獲得醫療糾紛預防處理「護身符」
    8月24日上午,康達醫院組織醫護骨幹150餘人,參加了縣衛健局主辦、康達醫院承辦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培訓會,聆聽了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教授、碩導劉鑫所作的關於《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解析講座,獲得了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的「護身符」。劉鑫教授還擔任《證據科學》、《中國法醫學雜誌》編輯部主任,中國政法大學醫藥法律與倫理研究中心主任。
  • 醫患溝通:細節出真知——解讀LAP評估法中的有效溝通技巧
    萊斯特評估套件(Leiches⁃terAssessmentPack-age,LAP) 最初在英國被開發來評估全科醫生的諮詢能力,隨後被改編後為本科教學使用。2002 年,南非的醫療教育工作會議中率先提出了LAP。隨後,普利托利亞大學家庭醫學系開始在高年級學生的門診諮詢技能的教學和形成性評價中使用LAP 評估法。
  • 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古醫君上線微信支付停車交費啦~
    為方便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便捷高效服務;為推進智慧醫院建設,改善我院的醫療服務質量。
  • 認清醫療過失與醫療事故的差別
    是指在醫療事故發生中,根據醫務人員的崗位責任及技術水平,應當預見到和可以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對病員的危害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未能預見到;或者對於危害病員生命、健康的不當做法,應當做到有效的防範,因為疏忽大意而未能做到,致使危害發生。存在醫療過失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情形有哪些?
  • 新華社批過度醫療現象,可板子不能光打在醫生身上!
    據媒體報導,北京一家醫療機構涉嫌過度醫療等問題。現實中,這類現象並非個案。小病大治、小病大養、過度檢查、誘導不必要手術……一些醫療機構為了牟利不擇手段,千方百計榨取患者醫療費用,如此劣行侵害患者權益,損害醫患關係,久為公眾所詬病。生命至上,治病救人絕不能成為「生意」。面對「過度醫療」這顆毒瘤,亟須用法治的「手術刀」加以切除,對那些違法違規的害群之馬,更要堅決查處。
  • 【醫患故事】李璇:給我一份信任,還您一份健康
    這段醫患情要追溯到幾年前……當時的王女士即將迎來人生最美麗的時刻,可是拍婚紗照時卻對某種化妝品重度過敏,卸妝後整個顏面紅腫、瘙癢難耐,已經辨不出本來的樣貌了。眼看婚禮在即,她的焦慮、痛苦可想而知。王女士來到人民醫院皮膚科就診,接診醫生李璇在了解了病情後,先對其進行了耐心講解,緩解她的焦慮情緒,當即制定了治療方案。
  • 喜訊|天躍科技榮膺「上海市和諧勞動關係達標企業」榮譽稱號
    5月22日,「以和為貴、以諧為美——楊浦區和諧勞動關係創建工作推進大會」在滬舉行,天躍科技副總裁葉平先生代表公司出席頒獎典禮並接受了主辦方頒發的
  • 【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 2021國考申論熱點:加強醫療機構護理工作
    2020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起草了《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護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醫療機構要高度重視護理工作,促進醫療機構護理工作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共有445萬名護士,是醫療衛生戰線的重要力量。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中,護士約佔50-60%左右,是深化醫改、改善服務、惠及群眾的一支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