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治印的人會在雕刻結束後,用力敲擊印章,微小裂痕隨機形成,四散如牛毛,成為每一枚印獨一無二的樣態。因為無可複製,固然有防偽的意思,同時也造就了印章獨一無二的美感,是印章之美的重要來源之一。機器時代到來之後,許多工業品總是在過度圓融的外表中少了一絲美。人亦如此,自攜各種各樣的裂痕來到世界上,不在身即在心。
《五彩繽紛》改編自真實故事,是國內首部關註失讀症兒童,並以此為素材的影片。影片以特殊教育為出發點,最終呈現出的仍是個溫暖的情感片。主人公一家生活在中國南方一個淳樸保守的小鎮上,生活清貧,彼此相愛。他們的生活平凡和諧,但卻因為小女兒梅梅學不會讀書認字,增添了困擾。除了開頭那些不諳世事嘲笑梅梅的孩子之外,在善良的外教託馬斯出現,並為這一家人解開這種不為他們所知的「洋癥結」——失讀症的謎團之後,整部片子裡幾乎再沒有出現一個反面角色,梅梅的父親在最初的不理解之後,選擇留守國內,繼續以自己辛勞的裁縫手藝維持生活,一家人形分神聚。年輕的母親陳蘭決意帶著女兒飛往大洋彼岸尋求救助。除了一往無前的勇氣和母愛,財富、生存技能,一無所傍。
但此後她遇到的人無論階層高低,都無一例外提供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援手,收留他們並提供資助的女作家、製衣廠的老闆、有術也有德的老師們。因此可以說,影片中所有的衝突都安排在主人公一家的平凡生活和為了女兒的教育所要面對的,幾乎是另一種人生模式的對立上。因為幾乎沒有設置人性上的惡,影片一路平鋪直敘。影片過半後,導演再揭開一層薄紗,陳蘭的決絕中或許還有歉疚的成分,因為女兒的失讀症正是來自她羞於啟齒的遺傳。依然是訴諸情感層面的。
影片喚起大眾對於特殊教育的思考和關注,無疑是其意義所在。「失語症」又名「閱讀障礙」,事實上多見於字母閱讀體系的人群。這幾年逐漸在國內也開始為人所知,算是個「西文東漸」的概念。熒幕內說的只是單獨的一個「失語症」的故事。
事實上,銀幕外的世界,還有些孩子可能存在數學學習障礙、還有一些天資極高的自閉症兒童得不到恰當的教育、還有更多的孩子,受困於教育形態的僵化,在被迫扼殺了屬於自己的獨特學習方式之後,不能與現有教育模式尋得平衡,事實上已失去正常受教育的權利,最終可能浪費天分,蹉跎人生。對不那麼甘於「泯然眾人」的孩子來說,來自外界的理解和幫助,和來自自身的努力同樣重要。
而為人一世,學會如何坦然接受這些裂痕的存在,並努力帶著它們去適應社會生存法則,甚而能從裂痕中發掘出獨一無二的美,這才是真正了不起的向上。仿佛小女孩梅梅做出的那個萬花筒動畫效果,自救也被他人拯救的人生,是多美好的五彩繽紛。
《五彩繽紛》的放映還有2個周末,有興趣的觀眾可關注排片回饋粉絲的影展衍生品正在陸續發放中,活動還在持續,歡迎大家留言說出你在上藝聯影展的故事!- 排片表 -
售票信息:50元/張,可在淘票票、貓眼APP內搜索影院購買。
2020國產藝術電影系列
12月:《蕃薯澆米》
11月:《第一次的離別》
10月:《城市夢》
9月:《尺八·一聲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