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啥敢冒死吃河豚?河豚中毒是一種什麼體驗?

2021-02-12 文史天下

北宋詩人蘇軾有詩:蔞高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說到對河豚這道美味的追求,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瘋狂。

日本人嗜吃河豚就像俄羅斯人玩輪盤,即便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正如一句古老的日本短詩所云:昨夜共君食河豚,今朝我來扶爾梓(棺材)。

全世界大約有一百多種河豚,最令人注目的特點是它們受驚時會把水或空氣吸入腹部一個袋裡,這個袋子很有彈性,有如輪胎的內胎,河豚膨脹成一個比原先的軀休大二、三倍的球體,以此嚇跑來犯的敵人。待危險過去,河豚把水或空氣排出體外,又恢復了原來的模樣。

河豚的筋肉、皮、卵巢、腸和肝均有劇毒,一條中等的河豚體內的毒素足可毒死30多人。在豐臣秀吉當政時期,全國的武士在北九州集合出徵,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許多武士途經山口縣下關一帶時因吃河豚而喪命,可謂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實在太丟人了。豐臣秀吉因此而大怒,下令禁止武士吃河豚。

上世紀70年代,日本著名的歌舞伎演員、被政府指定為「活人國寶」的坂東三津五郎在京都一家料理店吃了河豚肝後中毒,在麻痺和痙享了數小時後死去,成為轟動一時的社會事件。

吃河豚中毒是一種什麼體驗呢?一家日本餐館的老闆說:「這種死亡真是可怕。你的頭腦非常清楚,可手背和腿麻木了。你漸漸的坐不住、沒法動彈,很快就停業呼吸,最快的十分鐘內死亡!」

所以,來日本旅遊的外國人很難理解,講究養生之道的日本人為何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去吃一條魚。日本人做河豚時,通常把它切成薄片,在光潔素淨的盤子裡擺成優雅的花鳥圖,一盤供四人食用的虎頭河豚片價格竟高達200美元。

要嘗河豚的人實際上是把性命交在廚師手裡。專門做河豚的廚師必須攻讀專門課程,經過廣泛實習,通過書面考試,才能獲得從業的許可證。按規定:以河豚作須經30個步驟,有經驗的廚師也得花上20分鐘的時間逐一完成

廚師用一把薄刃快刀熟練地割掉鰭,切去口鼻,掏出內臟。小心地取出有毒部分如肝、腎、皮與眼睛等,然後把肉切成片。肉片須放在水龍頭下衝洗很久,以除去血和毒素最後現出閃閃發光的白肉。

接著,將魚肉開切成鑽石形的片子,每片都跟紙一樣薄。一條中等形狀的河豚可批成一百多片鑽石般的肉片。肉片在盤上鋪成一隻白鶴,鶴尾巴是一小塊黑色魚皮,眼睛是一粒胡椒。邊上是一隻蝶,翅膀和身體分別以河豚鰭和河豚肉作成。

在日本,每年都有因吃河豚而喪命的報導,但是依然阻止不了日本對河豚的口腹之慾。比河豚的肉細嫩、滑口、新鮮,那種感覺勝過你吃過的任何種類的魚肉。套用一句廣告語就是:「這美味,不敢想像!」

現在,每年十月至次年三月間仍然有數百萬人一嘗河豚的滋味。總之,日本人對河豚的態度可以用下面這兩句日本古詩來概:河豚湯美飲者愚,不飲此湯亦是痴!

相關焦點

  • 河豚有毒,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吃?怎麼吃才最安全
    在中國大陸,禁止銷售養殖的河豚活魚和未經加工製作的河豚整魚,禁止加工經營所有野生河豚(經海關檢驗檢疫部門監管供出口的除外)。出售野生河豚屬違法行為,賣家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雖然賣家有罪,但是已然不能挽回逝者的生命了,要是早知道吃河豚魚真的會沒命,相信誰都不敢亂吃,所以小編特地作一期有關"河豚"的科普,希望能夠警醒大家!僅0.5mg即可使人致命這個遇到危險就會把自己變大好幾倍,試圖嚇退敵人的小東西,別看它外表萌噠噠的,實則劇毒無比。
  • 【英倫味】拼了命也無法割捨的河豚,這樣吃才令人難忘!
    在很多人印象中,吃河豚搞不好是會死的,是真的嗎?河豚又是靠什麼吸引著眾多食客拼死也要吃它呢?
  • 日本一網友吃小魚乾時,竟吃到一隻亂入的河豚!!!網友:這是殺人未遂啊...
    比如吃泡麵多放一包調味包什麼的,小編就曾經遇到過!當時感覺自己的運氣也是棒棒噠~日推一網友,就在前幾天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那就是在吃小魚乾的時候,發現其中誤入了一隻疑似河豚的魚乾!!!眾所周知,河豚可是帶有劇毒的,沒有專業人士的處理,隨便吃下去小命都會沒有的嘞~網友:河豚亂入哈哈哈哈哈
  • 拿命吃河豚?靖江寧朋友圈瘋傳男子吃河豚中毒,到底怎麼回事?
    今天早上,小編的朋友圈就被這則「消息」刷屏了,相信很多靖江寧的朋友圈都跟小編差不多,那麼,究竟發生什麼事情了呢?今天下午,有網友在微靖江論壇發帖,對「吃河豚中毒身亡」表示質疑。(原帖截圖) 這之後,又有「知情網友」爆料稱,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幾天前,有個浙江人小劉到靖江的漁婆市場買了一條鮮活的河豚,想品味這美味。第二天,小劉卻因食物中毒住進了醫院。
  • 因為吐水的樣子太搞笑,河豚在日本徹底火了!
    河豚,日本人眼中的美食之一,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河豚還是種遇到危險就會鼓成圓球的神秘萌物,身體體積膨脹到
  • 吃了這種肉質鮮美的魚,大連一男子生命垂危!
    小於說,父親是一名船員,平時挺喜歡吃河豚魚。8月29日父親在家休息,從居住的甘井子區大連灣前關附近一處市場購買了一條河豚魚,自行加工烹飪後食用,佐餐下酒。「當天下午兩點多,我父親就出現了不良反應。一開始是呼吸急促,後來乾脆喘不上氣,四肢麻痺。」小於稱,父親隨後用最後的清醒意識打電話給親屬求救。隨後於先生被送往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救治。醫生診斷為中毒,有生命危險。
  • 河豚吐起水的樣子,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然後可能有點擔心如果沒處理好,會不會有毒,所以民間有「冒死吃河豚」的說法。另外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河豚在遇到危險或是受到刺激的時候,會吞入水或空氣讓自己鼓起來成球狀,讓自身的刺挺起來。概括說就是:這裡養的河豚沒毒,大家放心吃吧。
  • 河豚白子 豐腴之至
    河豚白子觸感細膩,鮮美芳醇。
  • 日本河豚吐水姿勢太銷魂火了?求求你們放過河豚吧!
    雖然是正兒八經的新聞,但大家的注意點根本沒在推文上,而是全放在配圖的河豚上啦!▼因為模樣太過搞笑,所以激起了日本網友的創作靈感。首先是《非常普通的鹿遊戲》的開發者把吐水的河豚做成遊戲影片上傳...▼接著免費素材網站「いらすとや」立刻跟進,把吐水的河豚做成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到的素材。▼
  • 最愛吃的小魚乾裡,竟吃到一隻河豚!網友:這是殺人未遂啊...
    來源:東京印象大家在吃東西的時候,免不了有些時候,會遇到一些讓人「驚喜」的事情!
  • 男子吃河豚後中毒身亡!賣家受審:我不賣,他偏要買!
    男子吃河豚後中毒身亡賣家在法庭上懊惱:
  • 見識下日本普通家庭的早餐,看完終於明白:為啥日本「沒」早餐店
    而鄰國日本,大街上卻沒有一個早餐店,這究竟怎麼回事呢?難道日本人不吃早餐嗎?恰恰相反,日本無論大戶人家還是尋常百姓,對早餐是非常看重的。資料顯示,有85%的日本人在家吃早餐,這其中60%的人更是表示,幾乎每天自己動手做早餐。我們知道日本女性結婚後,大多數成為全職太太,她們每天都會早起為丈夫和孩子做早餐。
  • 空鳳/空氣鳳梨圖鑑——河豚(Tillandsia ehlersiana )
    其作為觀賞花卉已有百年歷史, 20世紀80年代在歐美、日本等國家廣泛流行, 21世紀初傳入我國, 慢慢開始流行起來。不管是蝴蝶,花中花,犀牛,還是河豚。壺狀的結構容易積水,積水本身對空鳳來說是一種為了保命而演化的方式,但在家庭養護中很多朋友澆水過多而造成空鳳的死亡。所以帶肚子的,給水後,倒置甩一甩,確保沒有積水,是相對安全的方法。還有就是肚子的品種,最好放置在通風最佳位置,這樣養,最安全,最放心。
  • 在日本便利店打工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許多到日本留學的童鞋都會選擇一份兼職,而剛到日本,對環境、語言都不夠熟悉的情況下,可能很多童鞋都會選擇到便利店打工。
  • 驚,東山發生多起食用河豚中毒事件!
    近日,東山縣發生多起食用河豚魚中毒事件。河豚魚體內所含的河豚毒素是一種毒性很強的神經性毒素,河豚的卵、卵巢、肝臟、皮、腎、腸、眼、腮、腦髓、肌肉和睪丸等部位均帶毒。河豚魚中毒一般出現在進食後半小時到三小時內,起初症狀是手指、口唇、舌尖麻木,有刺痛感,繼而發展到四肢麻痺和全身癱瘓,心律由加速而變緩慢,血壓下降,瞳孔先收縮而後放大,重症患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對河豚毒素尚無有效的解毒藥物。為此,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特發出食品安全預警: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嚴禁銷售、加工和食用河豚魚。
  • 【BBC聽力】日本蒲郡市流入致命河豚
    The refugees fled their villages last year in the face of a Burmese military campaign.孟加拉國和緬甸就遣送上千名羅興亞族穆斯林的時間框架達成一致。孟加拉國表示,在該協議的框架下,緬甸在為期兩年的時間裡,每周都要接受1500名羅興亞族人歸國。這些難民去年因緬甸軍隊的行動而逃離各自的村落。
  • 美國人:我們敢生吃牛肉,日本人:我們吃生雞蛋!中國人:看我的
    現在每個國家都會多多少少有幾樣非常出名的生食美食,美國人說:我們敢吃生牛排!日本人說:我們敢吃生雞蛋!中國人:看我的。美國牛排就算大家沒有吃過都聽說過,看電視也看過,可別以為去一家西餐廳點一份七八分熟的牛排,就是吃過美國人的牛排了,美國人吃牛排只點一分熟的,基本上只是在鍋裡翻個面,切開裡面肉還是生的,美國人吃牛排不帶血就像我們喝奶茶不加珍珠一樣少了靈魂
  • Ins女孩因吃肥皂一夜走紅,所以吃肥皂到底是種什麼體驗?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捨不得舌頭吃不到糖。從沒人真正體會過肥皂的滋味,但她用身先士卒為後人鋪路,也為前人提供轉型新思路,留在ins上的賞味視頻仿佛記錄了一場孤獨的狂歡。「我從兩年前就開始食用肥皂,在嘗盡市場上的肥皂品牌後,我覺得是時候將這種特殊的美味推廣給更多的人了。」古有神農嘗百草,今有姑娘品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