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鐵2號線常青花園站內,空調涼風習習,附近工地的工人和市民在站內乘涼午休。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攝
作者:長江日報評論員楊於澤
入夏以來,到地鐵乘涼的市民就多起來。最近酷熱,地鐵裡乘涼的人越發地多。有坐著的,有躺著的,有追逐嬉鬧的,這些都不說了。有不少人只穿一件短褲,橫七豎八地躺在地鐵裡睡大覺,這就有礙觀瞻了。
對於市民到地鐵裡乘涼,社會上曾經有過爭議,管理部門覺得乘涼者把地鐵裡搞得亂鬨鬨的,所以予以禁止,對來者進行驅趕。後來輿論為乘涼者求情,有關部門網開一面,市民獲得了到地鐵乘涼的「權利」。這自然是體現了政府對有需求市民的體恤,也是社會的善意。
近日,地鐵2號線常青花園站內,空調涼風習習,附近工地的工人和市民在站內乘涼午休。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攝
但是允許市民到地鐵之類公共場所乘涼,恐怕不是讓人們胡來。地鐵等公共場所向乘涼市民開放,不是完全放棄秩序。在任何公共場所,基本的禮儀、基本的秩序、基本的教養,總還是需要的。比如一些酒店在門口放一告示牌,聲明衣冠不整者謝絕入內,有的商場也有類似提示。謝絕衣冠不整者無關歧視,既然是人類社會,對人們提出某些最低要求並不過分。
據我的觀察,現在地鐵的確是有些亂過頭。只穿短褲頭的男性乘涼客不少,他們成群結夥,所以時不時會出現打鬥或者互罵。有一次我看見面前一人躺在草蓆上,操起拖鞋朝數丈外的熟人擲過去。還有許多附近的孩子,在地鐵裡嬉鬧,似乎不能苛責他們,但如果完全沒有界限意識和公共意識,怕也有損於公民精神的養成。
亂則亂矣,如果我們忍一忍,多點寬容精神,很可能也就過去了。但這種中國式地鐵場景,將伊於胡底?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公共運輸現代化了,但人的進步在哪裡呢?寬容市民進地鐵乘涼,這本身也是一種進步。但人們的禮儀、公共形象及其精神面貌有沒有進步,又體現在哪裡?到地鐵裡乘涼,倒是讓人們涼快了,但在這種場景中耳濡目染、習慣成自然的孩子,將來他們會變成紳士麼?
我並不反對市民進地鐵乘涼,但地鐵乘涼本身可以成為一個公民課堂,讓人們養成一種既享受權利又恪盡義務的意識和習慣。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地鐵是一種全新的公共交往知識學習場所,人們在這裡學習如何候車、如何乘坐電梯,總之如何成為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公民。允許附近居民進地鐵乘涼是有關部門的一種善意,但乘涼者受到善待,也有義務善待公共秩序、文明秩序。地鐵部門進行必要的引導,甚至提要求、立規矩,都是必需而合理的。
原則上還是要提倡人們在家乘涼。現場到地鐵乘涼者多是附近居民,有些家庭是出於一種省錢的習慣,或者把地鐵當成了一個交往與遊戲的熱鬧去處。地鐵方面不可能辨識誰有資格乘涼或誰沒資格去,但態度還是應當明確:畢竟地鐵空間有限,別抱著佔便宜的心理到地鐵去乘涼。
對於地鐵納涼,你有看到過哪些不文明行為,又有哪些想法呢?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和長報君互動~~
出品:長江日報全媒體 編輯:張維納 校對:胡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