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中毒的預防
馬鈴薯含非蛋白氮較多,約佔粗蛋白質的一半,其中有一種含氮物質名叫龍葵素,是有毒物質。塊莖在未成熟和發芽時這種物質含量最高,一般在莖青綠色的皮上和芽眼中最多,莖、葉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食用後會引發腸胃炎等中毒症狀。
為防止馬鈴薯中毒,馬鈴薯應存放在乾燥、涼爽、無陽光照射的地方,以防止發芽變綠。如已發芽變綠,食用前應注意除去嫩芽及發綠部分,挖去芽眼周圍,再經過蒸煮,使毒性降低,蒸煮後的殘水應棄去。 下面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下馬鈴薯中毒。
1 流行病學特點
1.1 中毒季節:沒有季節性,全年均可發生。
1.2 中毒原因:進食了含有或汙染龍葵素的食物;或誤食含有龍葵素的其他植物。
1.3 中毒食品:主要是發芽或者表皮變成青綠色的馬鈴薯、未充分成熟的番茄、其他含有龍葵素的茄科植物和被龍葵素汙染的其他食品等。一次食入龍葵素 200 mg 以上就可發病。
1.4 易感人群:所有人群。
2 臨床表現
2.1 潛伏期:發病急,多數在 10 min~3 h 左右發病,短者數分鐘。
2.2 主要症狀及體徵:發病初期為口腔及咽喉部瘙癢、燒灼感,繼而出現上腹部疼痛,並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耳鳴、瞳孔放大、怕光等症狀。症狀較輕者,經過 1 h~2 h 會通過自身的解 毒功能而自愈。重症患者,表現為體溫升高和反覆嘔吐而致失水,以及抽搐、呼吸困難、急促,血壓下降、意識喪失、昏迷,伴隨全身虛弱和衰竭,嚴重者還可因組織細胞缺氧出現皮膚黏膜青紫和呼吸麻痺而死亡。症狀較輕者,預後一般良好,無後遺症。重症者,可因大腦缺氧導致缺血性損傷,對小兒的智力發育有一定影響。
3 實驗室檢驗 從患者食用的可疑食品、胃內容物、嘔吐物中檢出龍葵素。
4 診斷
4.1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從患者胃內容物、嘔吐物中檢測出龍葵素,可確診。
4.2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從患者食用剩餘的可疑食品中檢測出龍葵素,則換算食物攝入量不少於 200 mg 龍葵素,也可確診。
瓦房店第三醫院 疾病控制科 溫馨提示 諮詢電話 1564112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