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經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汙染的酸湯子。
據云南省衛生健康委發布消息:從2020年5月至7月20日,雲南省已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累計成功救治中毒患者2000餘人。
上述事件致病原因均為食物中毒,即為「食源性疾病」,具體指通過攝食進入人體的致病因子所造成的人體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據2013年的數據,我國每年食源性疾病發生達2億人次。食源性疾病是我國乃至世界性頭號食品安全問題。
根據病因,食源性疾病一般分為感染性和中毒性兩大類,包括常見的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人畜共患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所引起的疾病。
圖▕ 左起分別為李斯特菌、諾如病毒、阿米巴原蟲,來源:網絡
圖▕ 左起分別為黃麴黴毒素、河豚、亞硝酸鹽,來源:網絡
一般來說,情況不太嚴重的急性食物中毒,3—5天會基本痊癒。
如果身體狀況很差,或有休克症狀(如手足發涼、面色發青、血壓下降等)及神經精神症狀(出現幻覺、手足麻木)等,要趕緊就醫。
1.勤洗手
2.餐具和廚具要清潔
3.廚房環境要清潔
1.生熟食物要分開
2.加工食物的廚具、容器要生熟分開
安全的溫度是指不適於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溫度。在5℃以下,60℃以上的條件下,絕大多數微生物可減緩生長繁殖的速度,或者停止生長。即5℃-60℃,是食物不安全的危險溫度。
在室溫下,熟食存放的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熟食和易腐敗變質食品應冷藏存放(5℃以下);烹調好的食物在食用前要保持在60℃以上。室溫放置時間越長,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風險就越大。
2.食物冷卻後再放冰箱存放
3.生肉類不要反覆凍融
4.定期清理冰箱
5.不買、不吃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1. 選擇新鮮的蔬菜水果,沒有黴變的主糧、豆類和花生等,適當清洗、削皮,降低風險。
2. 食品製作的全過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潔烹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
3. 不用未經處理的河水、雨水和雪水加工食物,避免因環境汙染引起食源性或水源性腹瀉等。
1. 科普中國·科學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9F%E6%BA%90%E6%80%A7%E7%96%BE%E7%97%85/8592226?fr=aladdin
2. 華西科普 | 上吐下瀉才是吃壞東西?食物中毒症狀不止這些.
https://www.sohu.com/a/307036607_359980?_f=index_healthfocus_0
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抽檢檢測司.
http://www.samr.gov.cn/spcjs/yjjl/spyj/202006/t20200608_316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