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的最後一天,
母親發來一條微信:
他們的後陽臺上,
一對鴿子正在孵蛋!
這對鴿子選擇的是後陽臺空調外掛的上方,
爬山虎叢掩映中建造了這個窩。
我偷偷從窗內張望,
注意到它們的選址非常警惕:
空調外掛的頂端高於常人身高,
加上爬山虎的藤曼遮掩,
可以說是一處絕佳的選址。
築巢引鳥是多年來的夙願。
時隔十數年後終於實現,
全家人都分享這份喜悅。
珠頸斑鳩
朋友圈很快告訴我,
這對鴿子的學名是珠頸斑鳩,
又名花斑鳩、花脖斑鳩、
珍珠鳩、斑頸鳩、珠頸鴿,
是分布在南亞、東南亞地區
以及中國南方廣大地區的一種常見的斑鳩。
昨天早晨,
母親又發來了一條:
今早發現小珠頸斑鳩出世了!
整整半個月時間,
這對斑鳩幾乎分秒不離開鳥窩,
即使偶爾外出覓食,
也有一位留下來值班。
半個月來,我們都在靜候佳音,
終於等到了這一刻:
分享生命的喜悅。
這些年來,
北京一直是觀鳥的天堂,
愛好者在京郊多有收穫。
即使是市區之中,
只要綠蔭繁茂處,
亦是鳥兒的天堂。
我在十多年前就希望能把陽臺闢為鳥的家園,
遂在前後陽臺種植了多種植物,
然而北方氣候酷寒,
能夠適合養在戶外的綠植屈指可數。
即使如此,家裡還是培育出了常年綠色,
也為鳥兒覓食棲息創造了條件。
但這距離它們最終考察決定築巢
依然存在很遠的距離。
這對珠頸斑鳩實現了最後這一步跨越。
憶起在德裡的歲月,
那更是與鳥兒相伴的天堂,
它們無處不在的歡鳴,
令我如同置身於泰戈爾的詩句裡……
很多年後,我依然會想念:
想念德裡賈瑪清真寺上空,
暮色中盤旋的歸鳥;
想念梅蘭加爾堡上呼嘯而過的群鷹;
想念阿拉伯海入海口歇湖裡的蹁躚海鷗;
想念德裡高塔下呢喃燕語的亞歷山大鸚鵡;
想念阿格拉農郊稻田裡的牛背鷺;
想念使館「鳥屎大道」上
倦鳥歸巢、百鳥入林……
我們時常在對比中印兩國之間的差別:
對待生靈的態度就是重要的一環。
印度人天性中不殺生的傳統
讓印度成為動物的天堂,
無處不在的孔雀翩翩起舞、
慵懶隨性的神牛滿街閒逛、
馬路上的大象、駱駝、野豬
讓人分不清自己身在何處?
我們的國度曾以截然相反的態度對待它們,
但隨著文明的進步,
我越來越感受到自己身處的城市,
鳥兒越來越歡悅,
生物多樣性正在慢慢回來……
希望每一枚帝都的鳥蛋,
都能孵出一對翱翔的翅膀。
帝都 | 我有一家書店
帝都 | 普度寺
帝都 | 後海舊夢:我的愛慕與眷戀
帝都 | 依山枕水張家灣
帝都 | 胡同遊私藏秘境,一步一景走進700年往事
開卷 | 文字中的跨年夜,北京三聯韜奮書店歲末閱讀會
北京 | 圓明園喜添小天鵝,看完心都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