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同源染色體的概念:減數第一次分裂期開始不久,初級精母細胞中原來分散的染色體進行兩兩配對。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聯會。由於每條染色體都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因此,聯會後的每對染色體都含有四條姐妹染色單體。
這個知識點對於剛接觸染色體的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為染色體存在於細胞核中我們看不見,摸不著,這就需要傳授知識的教師動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讓學生輕鬆理解這個知識點記住並且能區分它。傳統的理解方案是給出抽象的解釋,直接解釋概念,但很多學生看到這樣的解釋後一頭霧水。這時如果放棄這些抽象的概念,借用我們熟悉的身體做比喻,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可以把同源染色體想像成我們的兩隻腳,左腳和右腳,不同的人的左腳只能和各自的右腳配對,左腳和右腳,大小相同來源不同,一隻來自左腿,一隻來自右腿,類似於我們所學的同源染色體,通過這樣的比喻,學生就會明白同源染色體必須來源不同,但大小一樣,強制將不同的染色體配對是謬誤,比如一個人的腳怎麼也和別人的不配對。而且讓學生對生物產生樂趣,進而鑽進去。
瑞士著名教育學家皮亞傑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 如果能在課堂中運用比喻的教學法,學生學得快一些,學得輕鬆一些,他們不僅愛上生物還會愛上你這個老師。所以,想要課堂教學輕鬆的進行,教師在課前備課的時候就要精心設計,對於要講的知識認真鑽研,用好每一個可用道具,做到口吐蓮花,妙喻連珠。
編輯:小彩
相關閱讀:同源染色體的同源怎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