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除了為填飽肚子,更重要的是作為生活體驗,隨著食物的溫度、味道所構成細密的紋路,列下一道道路標,等著某一天重被找回。
按馬洛斯需求階梯比照,吃食滿足裹腹之欲後,接下來就是滿足、享受;再高一級,要和人、事、物相關聯,好吃不好吃先放一邊,記憶索引中的酸甜苦辣,總是叫人肚腸牽掛。
我不喜歡三明治,尤其是便利店裡賣的。在冷冽的燈光和機械、單調重複的「歡迎光臨」聲中,他們被塑料包裝環繞著,泛著慘白的光,裡面隨便夾著兩片耷拉著的蔬菜,好像在告訴我:你要變成如這三明治一般,機械、重複,日復一日。
但我不要,我希望生活每一天充滿色彩;我希望,每一天都嶄新而明亮。我總希望食物是有溫度的,這種溫度指的是人手心中沾染過的溫度,是和親人朋友在一起沾染的溫度。
就像帕尼尼。
第一次了解帕尼尼,是從一群名叫「帕尼尼的孩子」處索引而來,那時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文字,簡單粗暴:「這是一群迷戀時尚、貪戀虛榮的年輕人,甚至有自己典型的行頭:Timberland的鞋、Moncler的配飾和Rayban的墨鏡,而他們的樂趣就是:光顧那些出售最好吃的帕尼尼的咖啡店。」
這讓我難以理解。我不知道為什麼追求好吃的食物,有典型的打扮,就變成了愛慕虛榮(這是完完全全的貶義詞),我不甘心,重新用英文搜索paninar,看到的描述是「fashion」、「own style」、「family」,不褒不貶。
同樣一段解讀,我更願意相信好一點的那個,自此,我開始了解帕尼尼,這款同樣被誤解的義大利美食。
帕尼尼是義大利文直譯過來的義大利傳統美食。用意式麵包夾好餡料後,再放在專門做帕尼尼的烘烤機(grill)中加熱壓烤而成。最純正的帕尼尼,所有配料必須是義大利的,義大利的夏巴塔麵包、義大利的馬蘇裡拉乾酪以及乳清乾酪,配上義大利的帕爾馬火腿或者薩拉米香腸。這是義大利人的驕傲。
帕尼尼最早被記錄,是在16世紀的義大利烹飪書裡,隨後的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這款食物成了米蘭酒吧的時髦小食,被稱為Paninoteche。讓帕尼尼廣泛流傳的,還是食物歷史匱乏的美國,紐約餐館一開始賣帕尼尼,全美國就開始賣了。都市白領麗人享用著遠渡重洋的帕尼尼而不是本地的賽百味,一切都變得有談資起來,我想,這也是帕尼尼孩子這一名詞的源頭所在。
義大利人喜歡花幾個小時,在晴朗帶著陽光的日子裡,坐在帶有籬笆的院子,和家人一起享用美食。現在的生活節奏變快,他們不再花那麼長時間來吃,但依然執著的要將吃變成精緻的事情,而不是簡單的吞咽和填飽肚子。
當然,作為都市人的吃食,只要本身的做法不變,帕尼尼的餡料可以更豐富,有的店添加檸檬、青椒、小朝鮮薊,味道更重。或者為了更健康,將火腿、香腸換成吞拿魚、雞肉,甚至變成純素的蘑菇,都沒問題。
最近 必勝客 新上市的兩款帕尼尼,就是在遵循帕尼尼的傳統下進行改良,讓它更符合都市人的需求。它使用正宗的恰巴塔麵包中使用了大量的麥麩(也就是麥子的皮),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還有促進代謝的功用。更健康、更低熱,火腿芝士帕尼尼套餐和吞拿魚芝士帕尼尼套餐,性價比很高。
他家的帕尼尼是真的用熱烘的方法壓製出來,外皮帶著酥脆,新鮮烘出來的熱更能誘出食物的本真味道,如果你喜歡吃三明治,你必須試試;如果你不喜歡,帕尼尼會讓你愛上它。
當然,如果吃過之後覺得喜歡,自己做也沒問題,用白麵包替代夏巴塔,切成兩半,加入喜歡的餡料、蔬菜和乾酪,再兩半合體,壓實,烤箱預熱200度,烤5分鐘左右取出,切成兩個方塊,雖然沒有紋路,味道倒也不差。
多花一些時間,給自己一個有溫度的早晨,坐在必勝客通透的玻璃窗邊,只需要27元,用帕尼尼搭配一杯暖心的卡布奇諾,用低脂肪卻營養豐富的食物喚醒那個不一樣的自己。
★ 必勝客帕尼尼套餐,21日起在北上廣深的所有售賣早餐的餐廳以及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的部分餐廳正式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