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地鐵1號線錫北運河站出口惠山大道旁景觀帶裡的紅梅已經吐蕊。
家住綠地世紀城的居民虞贇達和家人一起沿著人行步道上的盲道散步。他是視力一級殘疾人。
「以前,這裡是破損的路面和密密的樹林,行走不便遭周邊居民詬病,更何況盲人」,他說,去年這條景觀路中的盲道也同步改造一新,可是在地鐵1號線錫北運河站1號出口附近,一根路燈杆建在盲道上,讓他頗覺奇怪。
「惠山大道景觀提升改造後,周邊居民更願意採取步行的方式去乘坐地鐵、公交車出行,可是這根路燈杆成了『擋路杆』。」
建於15年前的惠山大道作為錫澄一體化聯動主軸,是惠山區連接江陰與主城梁溪區的重要城市道路。錫北運河站位於長安街道惠南社區,社區黨總支書記胡曉春說,社區居民集中居住在惠山大道沿線兩側,有2.2萬多戶人口。
「以往道路設施配套不完善,盲道也破損,」她說,可是改造完了,卻發現了道路改造中的路燈杆問題,這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陸鵬飛是一位愛提意見的居民。他家住華府莊園,由於患高血壓的原因,他喜歡步行健身。他帶記者來到地鐵錫北運河站,指著整修一新的惠山大道說,現在他特別喜歡在這條路的景觀帶裡散步,從南到北一個來回差不多6公裡路,賞景健身兩不誤。「可是去年一根路燈杆樹在盲道中間,不論是否盲人都覺得擋道。」虞贇達雖然平時出行都有家人陪護,但有一回就差點撞上路燈杆了。
惠山大道景觀提升工程是惠山區剛剛完成的「6+6」景觀提升工程的啟動項目,規劃按照打造惠山區南門戶,實現與無錫市北門戶無縫對接的總體要求,建成一條開放、共享、現代、時尚的休閒藝術大道,成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的樣板。
這次景觀提升也是15年來首次大修。工程北起滬蓉高速,南至惠山大橋南橋堍與梁溪區交界的塘新路,全長3.1公裡,包括道路中分帶、側分帶、人行道及兩側共50米範圍內綠化,總面積約18.5萬平方米。
惠山開發區(長安街道)規劃建設局空間規劃科的王娜頗有研究。「當年建設這條大路時兩側綠化帶是按防護林帶設計的,種了不少意楊林帶,寬達32米多,密密的樹林不但沒法穿越,而且春天一到就產生飛絮,夏天長蟲,周邊濱河居住片區的百姓意見不小。」她說,這次道路提升改造,引入了海綿化的城市慢行系統理念,在景觀中導入了區域色系林相,搬走意楊林,保留香樟樹,遷入梅花、櫻花、桂花等,使路旁四季有花,林木疏密有序,目標是讓百姓能走進去,使原來的綠化帶變成實用的景觀帶,「而且要讓盲人等殘疾人都能共享。」
就是一根「擋路杆」,影響了居民的「共享」。這個問題於2020年12月24日擺在長安街道「微幸福」領導小組桌面上。查實情況後,確認路燈杆實為交通信號燈杆。「經過研究後,對盲道進行部分改道。」去年12月31日,改道工程完工驗收,社區居民和盲人代表到現場察看,表示滿意。
綠地世紀城是緊靠著錫北運河站的一個小區,周成就住在這裡。平時他在濱湖區一家盲人按摩院上班,「家門口的盲道修好了,擋路杆問題解決了,自然是方便了大家。」住在華府莊園的企業退休人員周國平平時很關注市政設施建設,「現在道路上的盲道等方便殘疾人的設施逐步到位,小區裡的無障礙設施也很齊全,但這些特殊通道也需要解決『堵點』。」他說。
惠山開發區社會事業局殘聯負責人周萍說,盲人的出行首先必須要具備共享盲道等相關設施,現在無論是居民小區還是道路景區,無障礙設施和盲道正在逐步健全,盲人和殘疾人對公共空間的共享已成為可能,但要真正實現這些特殊人群的出行,通道的清障是關鍵,目前各社區將排查「堵點」,下一步就要實施「清障」。
來源:無錫日報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歡迎每位關心城管事業的朋友
說一說您的城管故事
道一道對城管的感受和希冀
我們將進行微信分享
投稿郵箱:wuxihscg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