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飽受癱瘓折磨的義大利中年男子安東尼亞尼在瑞士的「自殺診所」接受安樂死。他原本是義大利米蘭一名頂尖的DJ,2014年,因駕車時彎腰撿手機,導致與另一輛車發生了碰撞,至此癱瘓。直至2017年1月,他依舊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所以向義大利現任總統塞爾焦•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發送了一則視頻展示了自己求死的決心,他說:「求求你了,就讓我死吧。這樣活著對我來說就是噩夢,一場永無休止的噩夢。」
在接受安樂死之前,安東尼亞尼還接受了一系列的醫療和心理測試,以確保自殺就是他本人的最終選擇。順利通過測試後,他前往瑞士「自殺診所」準備接受安樂死。臨死前,他說道:「我終於成功抵達瑞士了,只有我一個人,我不需要政府的幫助和家人的陪伴。很快,我就能從痛苦中解脫了。」
說到安樂死,大家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但多數人對於安樂死都會有些誤解,最常見的就是:安樂死是因為絕症病人因無法承受病痛,自願通過藥物等手段來結束生命。其實不盡其然,安樂死分為自願和非自願、積極和消極等幾種,消極安樂死是外界幫助病患結束生命,例如停止治療和搶救措施。積極的則是醫生用藥物手段加速結束病患的生命,避免受更多苦,讓其安然離世。大家通常的認知屬於自願安樂死,非自願則是對那些已經喪失行動能力的病人實施安樂死。
舉個例子,2014年,安徽有一戶普通人家,年僅1歲4個月大的小孩因為意外導致腦部嚴重損傷。除了眼睛能動之外,全身無法活動,全靠吸氧維持呼吸。而孩子的媽媽每3個小時就要用針管將牛奶注入胃管中才得以維繫孩子的生命。不僅孩子受罪,大人在精神、精力、經濟上皆需要承擔巨大的壓力。因此,父母向醫院及有關部門提出實施安樂死,但該要求遭到了拒絕。社會事務科負責人表示:「雖然孩子的遭遇讓人同情,但不能人為剝奪他的生命,實施『安樂死』無論從社會倫理道德、中國國情,還是法律層面都是不允許的,法律無規定,民政局也無權批准,建議他們到司法機關諮詢;至於大病救助金方面,孩子的父母可以按照程序向民政部門申請。」對此,孩子的父母十分絕望,孩子治療無望,同時又要承受痛苦。這又是一個無解的生命難題。
其實從1992年至今,每年都會有人大代表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關於「安樂死合法化」的提案。除此之外,不少民間人士也在積極為此做出呼籲。但截止小編落筆的此時此刻,我國尚未頒布有關安樂死合法化的法律條例。對此,小編認為雖「不近人情」,但也理解。畢竟,在某些情況下,安樂死可能會被一些居心叵測的人用來殺害親朋的兇刃。
你會和家人討論生死大事嗎?其實,小編在讀書的時候就曾跟自己的外公討論過關於安樂死的問題。外公希望如果真的到了無法再享受人生,只剩痛苦的時候就放他走吧。而我的回答則是,如果你願意治療,別害怕,我會陪伴你,也別怕我辛苦。我會陪著你到最後一天。如果你害怕,你堅持不下去了,沒關係,我放你走,生死都是你的選擇,我尊重你的選擇。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面對死亡。外公笑了,輕輕拍了拍我的頭,沒再說什麼,我也沒再說什麼了,只是反手緊緊握住他。
所以,說到這裡,小編忍不住多嘴,要提醒各位看官:活在當下,學會珍惜。別等到失去,才懊悔當初沒有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