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人」和「深喉」

2021-02-11 咬文嚼字

2019年4月11日,在建築工地上打零工的竇師傅上傳了題為《一線工人安全帽》的短視頻。視頻中,簡單的實驗證明工人戴的安全帽非常不安全,如脆皮般一碰就碎。很快,這段視頻在網絡上走紅。但是,竇師傅卻因此陷入困境,工地上再也沒有人找他幹活了。竇師傅不但丟掉了工作,精神上也壓力山大,所以刪掉了自己上傳的視頻。為此,一些媒體發專文聲援竇師傅。比如,《必須保護好「吹哨人」的權益》(《中國質量報》2019年4月24日),《竇師傅這樣的「吹哨人」理應受到保護》(《寧波日報》2019年4月24日),《社會「吹哨人」需要一頂結實的「安全帽」》(《深圳特區報》2019年4月24日)等。

「吹哨人」是個借詞,本世紀初意譯自英語的「whistleblower」。這個英語複合詞,由動詞詞組「blow one’s whistle」(吹響哨子)變化後加上表示「行為發出者」的後綴「-er」組成,一般指「揭露所在行業或企業問題的內部員工」。根據《韋氏大學英語詞典》(第11版),「whistleblower」問世於1970年。這個詞的源頭在英國。英國的電影裡經常有這樣的畫面:有罪案或危險發生時,英國警察會吹響哨子以引起同事和民眾的注意。從2010年起,借詞「吹哨人」的使用頻率明顯增加。

與竇師傅的遭遇相似,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吹哨人」往往也會受到打擊報復。為了解除吹哨人的後顧之憂,美國在1989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吹哨人保護法案》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保護吹哨人的法規,漢語裡現在一般稱為「吹哨人制度」。比如:「山西近日啟動新的食品藥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引入『吹哨人制度』,特別創設了匿名舉報獎勵,鼓勵了解行業內幕的知情人士主動揭發,舉報人可以不提供其真實姓名、不提供身份信息,領取獎勵時,可以按提前約定的代碼委託他人代領。」(《人民日報》2015年7月13日)又如:「一段時期以來,有關『吹哨人』制度的字眼不時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當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審議的疫苗管理法草案,從國家立法的層面規定了對舉報企業違法行為的內部舉報人給予獎勵等內容。」(《光明日報》2019年4月21日)

近年來,漢語有時用「深喉」表示「吹哨人」的意思。比如:「職工『深喉』舉報企業違法違規的行為,近年來並不少見,當民眾因為這些『深喉』的一次次舉報而享受到正當的權益之後,這些舉報職工自身的安全和權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勞動報》2017年11月29日)又如,「深喉爆料:回收二手機的秘密」(標題,《消費質量報》2018年6月22日)。漢語的「深喉」也是借詞,原詞是英語的「deep throat」。「deep throat」,字面意思是「低沉的嗓音」,1972年曾用作一部美國電影的名稱。1973年,最早報導水門事件的《華盛頓郵報》記者把「deep throat」用作水門事件內情提供者的化名。後來,「深喉(deep throat)」泛指「身居要職匿名揭發政府內部非法活動的人」。

相關焦點

  • 致敬吹哨者| 美國《吹哨人保護法案》的發展歷程
    《吹哨人保護法案》最早可以溯源到發生在1972年的水門事件,當時的民主黨總部遭到竊聽之後,美國聯邦調查局組成專案組在特別檢察官的指揮下進行調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當時在任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可能捲入事件,調查組接到來自聯邦調查局最高層的指示:停止調查;對調查中發現的事實不予公開;調查組成員不得向包括媒體在內的外界透露調查的進展。
  • 關於「吹哨人」,法律是這麼一步步保護起來的
    吹哨人」保護制度的熱議,眾所周知,美國是對「吹哨人」保護相對完善的國家,甚至還專門有了《吹哨人保護法案》(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下有關「吹哨人保護」的一些問題,希望我們越來越好!
  • 各國《吹哨人保護法》一覽
    德國法學家阿斯曼教授曾言:「只有利害相關人共同承擔責任並共同參與,在個人自由與社會需求之間,才能有平衡的關係。」在公共安全領域,每個人都是利害相關人,只有激勵內部知情人「自由」舉報而「消除其後顧之憂」,才能使一些安全事故得以避免,才能在個人自由與社會需求之間,取得平衡。因此,如何激勵內部知情人舉報且有效保護內部舉報人,是每個國家在治理過程中都要面對的問題。
  • 免費搶票福利《吹哨人》正義之戰,挺身而出!
    由薛曉路執導,雷佳音、湯唯領銜主演的華語首部「吹哨人」題材電影《吹哨人》12月6日正式上映拉。    福利優先放~點擊搶票哦~只有10張哈~只限看《吹哨人》電影哦領取後到請到售票處兌換「吹哨人」指發現弊端、揭露真相的人。電影《吹哨人》作為華語影壇首部聚焦該題材電影,難能可貴地呈現和傳遞「吹哨人」精神,在懸疑動作看點之外,更增社會價值與現實意義。
  • 將軍澳遺失深喉唾液樣本收集箱,八旬翁被捕
    將軍澳(寶寧路)普通科門診所發生一宗深喉唾液樣本遺失事件,一個置於診所外的深喉唾液樣本收集箱今午(3日)被發現遺失,職員其後發現收集箱被一名取藥後離開的年長病人取去
  • 從深喉案到惡魔種子:搖滾在十字路口
    就在同一個月,法官喬爾·泰勒裁定電影《深喉(Deep Throat)》是淫穢的,同時判處曼哈頓的新成熟世界電影院10萬美元的罰款。在審判期間,相關的專家們就口角「是不是屬於正常性行為」進行了長達十天的爭論,反對《深喉》的檢察官威廉·珀塞爾稱:「看過這部電影的女人可能認為陰di高潮是完全健康的、道德完美的。她錯了,她真的錯了,而這部電影可能會助長這種誤解。」
  • 電影 |《危樓愚夫》:我們都可能是猛揍「吹哨人」的那個打手
    然而,在寒冷中沒待一會兒,他們就急不可耐地發現,「樓沒塌啊」,「這是造謠生事啊」,於是將「吹哨人」迪馬猛揍了一頓,又走進了大樓……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卻反映出了一些深刻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問題,甚至是人性的問題。
  • Netflix紀錄片 吹哨人:美國體操隊性侵醜聞追蹤.Athlete A.2020
    《吹哨人:美國體操隊性侵醜聞追蹤》跟隨《印第安納波利斯星報》記者的腳步,調查全國最著名的奧運機構之一,美國體操協會的性侵指控。
  • 吹哨人:偷一個人真的好難
    不是這個地區的人,只愛桔子不愛錢,見桔子就哄搶,見錢就歸還。而是事件中的第一個人的行為,起到極大程度的示範效應。如果第一個人歸還,後續者歸還的概率在70以上。如果第一個人哄搶而不歸還,事件演變成哄搶的概率,同樣也不低於70%。這是破窗效應,在社會層級的表現。——在個人身上,破窗效應就更明顯。
  • 吹哨!關於南方的大水,大家注意安全!
    關於這次大洪水,其實幾個月前早就有吹哨人出現,只是咱們都輕視了!
  • 美國佛州吹哨人自首,Covid-19檢測呈陽性
    佛羅裡達執法部門(FDLE)說,前佛羅裡達數據分析師麗貝卡·瓊斯(Rebekah Jones)在逮捕令發布幾天後自首,她被控侵犯計算機用戶、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網絡和電子設備
  • 新聞人間:楊志良 先知的吹哨者
    作者:莊慧良素有「楊大炮」之稱的前衛生署(衛生福利部前身)署長楊志良,日前一席「開除醫生」說,連日來被上自(總統)府(行政)院(民進)黨,下至醫界和網絡全面圍剿此番話被媒體和有心人士簡化為楊志良要求開除染疫醫生,醫界群起反彈,民進黨逼楊所屬的國民黨道歉表態,與楊交情甚篤的前衛生署長葉金川也戲謔其為「豬頭老楊」。事態發展不幸被楊言中,曾與染疫醫師接觸的醫師、護理師、外籍看護陸續確診,其中一名護理師未被列為居家隔離,身體不適還到其他診所就醫,並傳染給家人。
  • 「吹哨人」再吹哨:是誤診還是誤解?
    簡單的來說,眼底檢查分為後極部檢查和全視網膜檢查。後極部檢查,包括眼底照相,OCT等常規檢查,優點是無創,不需要散瞳,所以在臨床中廣泛應用,可以檢查出大部分眼底疾病。眼科可以分為前節和後節,像我是個前節醫生,主攻白內障、近視、乾眼等疾病,也有很多專家是後節醫生,主攻玻璃體積血、視網膜脫離、黃斑病變等疾病。從醫生的器械配置和醫療思維,可以明顯的看出這些區別,前節醫生診室,一般只有一臺裂隙燈,可以觀察到眼前段的細微病變,而後節醫生的診室,都會有一個頭盔式的裝備--間接檢眼鏡,是專門用來檢查眼底的。
  • 「日本吹哨人」巖田醫師與郵輪救援醫療隊首席醫師的公開交流|和氣貓
    「日本吹哨人」巖田醫師與郵輪救援醫療隊首席醫師的公開交流
  • 圖說南召:南召攝影人的驕傲:張金敖《難以忘懷的鄉愁》影輯研討會紀實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著名攝影人張金敖先生就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地道南召華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