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法制不健全的年代,安陽東邊有個安陽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村兒」----「小吳村」。
「小吳村」曾經是AY縣公安局下設的一個審查站,是專門關押和審查那些不順眼的人的地方,所以對AY縣的老百姓來說,只要一提「小吳村」,人人驚恐萬狀、個個膽戰心驚。可那年,父親因為抱打不平,被「送」到了「小吳村」,進了審查站。
對於父親來說,他既沒有學過武、又不曾練過功,也就是站在弱勢的一方說了幾句公道話,僅此而已。別人一提進「小吳村」就毛骨悚然,父親卻是一副「立得正、站的正、敢給和尚坐板凳」 的模樣,渾身散發著「只要沒有傷天害理,蒼天自會周全」的凜然正氣。父親生性耿直,天性使然,即使在那個不自由的地方,他也很是坦然心安。按他的話就是,「到這裡很好,三頓飯不用發愁,雖然吃不飽、但起碼可以活命。」
可林子大了啥鳥兒都有,偏有個青年人嫌送來的玉米面糊糊不夠喝,吃飯時對圍著一圈的「難友」說撐勺的人不公平,給他分的少,經常提意見,弄得管分飯的下不來臺。父親看不下去了,就說今天讓我分飯吧,大伙兒都表示同意。但出乎意料的是,父親在分飯時給那個提意見的青年人盛的滿滿的還往外流,那年青人一邊用嘴吮吸,一邊說還是老劉公平。而其他人只能大眼瞪小眼、眼睜睜看著「不平的事兒」發生。
說話間到了下一頓,父親又操起飯勺,但這次只給了那個年青人一點點,連碗底也沒蓋住。小青年不離開飯桶,還等著父親再給他盛,父親說夠了,年青人開始不願意了,說父親,我上次還說你好,公平,怎麼這次就這樣對我?父親一腳把飯桶蹬翻,厲聲說道:都是受罪的人,大家應該多擔待點兒才是,每次都是你提意見,就你意見大,大家都甭吃,都給了你,你就沒意見了?!
這時,一位獄友緊給用手中的那把破了又破的荷葉扇給父親打風,讓父親消消火,幾乎所有難友一致批評那個年青人,說這是非常時期,不能光顧自己不顧別人,將來哪天出去了大家都是難友,得互相幫助,世代相誼才是。
看守所因為這件事兒炸開了鍋,說劉寅棟踢了飯桶。後來AY縣公安局的頭頭知道了,覺得我父親在這樣的地方還打抱不平,簡直沒法,只好給村裡打電話,讓大隊領我父親回去。可父親不願回家,說這輩子就在這裡吧,這裡比家好,最起碼三頓飯不發愁,何必要回去呢?那位給父親用破扇子扇風的難友說:老劉你走吧,我們都沒犯啥錯,終究都要回家。你的為人大家都擁護,情誼常在,今天我代表大家把這把「濟公扇兒」送給你,做個紀念吧。父親不要,說回家了可以再買一把,這扇子在「審查站」不知傳了多少人了,來這裡的人很需要它。但眾難友執意要送給父親拿回去做個紀念。父親見推辭不過便笑了笑說,那我就愧領了。
父親回來後將這把「濟公扇」交給我,讓我好好保管。可十多年後,搬了幾次家,結果弄丟了,我至今想起來覺得還是很遺憾。雖然不是什麼傳家寶,可那是「審查站」的眾難友頒給他的一枚閃閃發光的「抱打不平」獎品啊!
現如今,雖然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那個「小吳村兒」,和「小吳村兒」來的那把「濟公扇」還時常在我眼前浮現.
【閱讀原文】
講述曲溝故事,傳遞曲溝聲音
《曲溝微生活》面向大眾長期徵稿,體裁不限,歡迎各類正能量的文學作品。要求原創首發。優秀作品也可推薦,也歡迎大家自帶配圖、音頻。
字數要求:散文不少於800字最多不超過2000字;優秀小說可以連載。現代詩歌至少兩首。
接受各種爆料,要求內容真實。稿酬依據稿件質量和閱讀量而定,1-10元不等。
投稿微信:qgwsh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