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嘣!」正在消失的老行當。
「曾經在我眼前,卻又消失不見」
記憶裡的爆米花,現在已難覓蹤影。
伴隨你度過童年時光的事物,
又還記得多少。
漫長歲月中,
有一些記憶被時間帶走,了無痕跡。
另一些卻並沒有改變,一直停留在初見的那一刻。
「嘭!」「哈哈哈哈,好香啊。」
1月29日,
記者在平湖西路一處空壩看見,
隨著一聲巨響,
一陣熱氣騰騰的白霧
帶著濃濃的苞谷泡兒香氣向四處彌散。
圍觀的市民驚喜之餘,紛紛談起小時候每逢年關炒苞谷泡兒的情景。
隨後,師傅又開始忙而不亂的準備下一鍋,清洗鍋堂,裝包穀,放白糖,密封鍋蓋,上灶開火。操作炒泡兒機的師傅姓周,聽周師傅講,自己因為年事已高,幹不了重活。於是在今年和老婆商量購置了兩臺炒泡兒機,幹起了營生。每一鍋可以裝兩斤半,只需要不停地搖晃20分鐘就出鍋。沒想到,好多市民都還蠻喜歡前來炒苞谷泡兒。每一鍋只收取6元的加工費,兩口子一天從早忙到晚,腳手不停的可以加工80鍋左右,一天收入也有近500元。
「我的炒泡兒機,是經過改良的,不像過去要用人工手搖,很費勁。現在利用齒輪帶動鍋身不停地旋轉,十分省力。」聽著周師傅的介紹,只見圓鼓啷噹的鍋身在轟轟的火苗上飛快的旋轉,不一會兒,周師傅熟練的按下開關,將鍋身迅速移到一個大口袋處,用力猛地一踩,隨著一聲巨響,雪白的苞谷泡兒便飛出來,香氣撲鼻。
(記者 向永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