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術特點
短視頻裡主播以貸款公司、金融機構名義誘導用戶下載App,再手把手教用戶貸款。
案例
三亞市民王某在某短視頻看到,主播稱可以幫忙申請小額貸款,便按主播留的聯繫方式取得聯繫,在主播手把手的教導下了解詳情後,王某與主播約定了貸款時間、定金、利息等事項。在王某支付貸款定金、利息6000元至指定帳戶後,騙子便將其拉黑。
騙術特點
用戶通過某短視頻App購買商品後,詐騙分子冒充客服、商家,以退貨、重新下單等形式騙取錢財。
案例
海口的張某在某直播間購買商品後,詐騙分子冒充網店客服,私信稱購物車出現異常,需要重新「人工」下單。張某信以為真,添加對方微信後,按照提示退掉在直播間下單的商品,在微信上重新下單並掃描對方提供的二維碼,重新支付貨款。三天後,未收到貨的張某聯繫客服才知道被騙。
騙術特點
詐騙分子在直播間將觀眾引導至其他平臺購物,利用包裝成多種多樣物美價廉的商品,或者遊戲領域的代打代練、破解防沉迷等服務騙取受害人掃碼支付。
案例
劉某在某短視頻App中刷到售賣水果的短視頻,價格遠低於市場價。為購買低價水果,劉某添加對方微信號,並點擊對方發來連結,打開某商城選購水果。劉某付款189元後,發現對方遲遲不發貨,便返回某短視頻欲找對方討說法,卻發現對方將帳號設為隱私,無法關注,也無法留言,此時的劉某才發現被騙。
騙術特點
誘導用戶參與網絡刷單、兼職、網絡創業、微商創業、紅包返利等活動,或以大額返現引誘充值。
案例
中學生曾某在一個微信群裡看見群主發了一個充值返利活動的廣告,便加群主微信為好友。對方稱現某公司有活動,發49、99、300、500元紅包分別可收到80、200、1000、1500元。曾某便在群裡發了49和99兩個紅包,立即收到80元和200元紅包。接著曾某繼續發99元紅包,對方誘騙曾某又多次在微信群裡發紅包,但始終沒有返還紅包,曾某共計損失4868元。
騙術特點
通過聊天發展感情取得信任,然後將受害者引導至博彩、虛假理財等平臺進行充值,隨後實施詐騙。
案例
在海口某酒吧上班的小劉在某交友站上認識了一名王姓男網友,逐漸發展成網絡戀人。某日,王某給小劉發了一個名為「陽光寶」的App,稱可以在裡面投資輕鬆賺錢。在王某蠱惑下,小劉安裝該App並充值520元開通會員。接下來幾天,小劉按照對方發來的內幕消息賺了888元。隨後,王某又鼓動小劉參加充值活動,充5888元贈送388元。小劉便往帳戶充值了5888元,也獲得贈送的388元。幾天後,小劉想提一部分現金出來時發現帳戶被凍結。詢問客服稱需要充值餘額的一倍資金才能提現,小劉感覺到不對勁便聯繫王某,發現已被拉黑。
騙術特點
詐騙分子使用虛假信息創建帳號,冒充名人發布信息,迷惑網友。此類仿冒帳號在騙取用戶關注後通過虛假電商、索要打賞等方式實施詐騙,或引導到外部其他平臺騙取錢財。
案例
小陳在某App裡刷到馬雲演講視頻,點擊頭像後看到其發布的視頻都是馬雲的演講,於是就關注這個名為「馬雲大哥」的帳號。某天,「馬雲大哥」突然私信小陳,稱小陳被選為幸運粉絲,可參加某公益基金項目,收益一半做公益,一半做獎勵,並發給小陳相關資料以證明真實性。小陳按照對方提示添加對方微信號並與客服對接。之後,小陳按客服要求分批次轉帳到指定銀行帳戶。就在小陳等待收益時發現「馬雲大哥」帳號已註銷,微信號也被刪除,才意識到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