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沒丟 6萬存款不翼而飛
近日,揚州市發生了一件蹊蹺事,一位市民的銀行卡沒有用過,但他卡上的錢卻不翼而飛。不到兩天時間,總共69筆的交易記錄,讓當事人帳戶上的6萬多元僅剩了500元。
警方介紹,當事人的銀行卡以及保障網銀安全的U盾、密碼等都沒有丟失過。經過調查,警方表示,這與他曾在公共場所接入過不安全的WiFi有關。而像揚州市的這起案件一樣,因為接入免費的WiFi對用戶造成財產損失的案例並不少見。
△《焦點訪談》安全上網須得「法」
公共場所蹭WiFi 用戶如同待宰綿羊
為幫助公眾更好地了解、感知身邊的網絡安全風險,增強網絡安全意識,11月24日,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正式啟動,主題是「共建網絡安全,共享網絡文明」。與此同時,網絡安全公眾體驗展也在北京中華世紀壇紀念廣場舉辦。
在活動現場,向公眾警示網絡安全威脅的「綿羊牆」體驗區成為活動現場的一大熱點。「綿羊牆」是演示黑客技術的一種方法,通常黑客會將沒有網絡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的用戶稱為待宰的「綿羊」。
在體驗區,參觀者可以用自己的手機通過這裡的WiFi熱點,連接到網際網路。看上去,這和在一些咖啡廳、商場等公共場所使用公共WiFi上網沒什麼兩樣,但用戶在自己手機、電腦上輸入的微博、微信、網購、甚至網銀的帳號和密碼,會完全顯示在「綿羊牆」上。所幸的是,這僅僅是一個體驗,這些密碼和帳號都會進行特殊處理,隨後徹底刪除。
貪小便宜吃大虧 無密碼WiFi要格外留意
一旦接入不安全的WiFi,除了個人的密碼和帳號,用戶手機內的個人隱私也會暴露無遺。記者在測試現場隨意拍攝了5張照片,僅僅是登陸了一個展示用的黑客WiFi熱點,剛剛拍攝的5張照片,甚至手機內的通訊錄都已經被下載到工程師的電腦裡,真是神不知鬼不覺。
在體驗展中,網絡安全專家也一再提醒用戶,要保障上網安全,首先要安裝殺毒和防護的軟體,同時,不能抱著「蹭網」、「佔小便宜」的心態去連入不明來源、甚至不需要密碼的WiFi。
據了解,此次安全周體驗展設置了3個展區48個展位,最頂尖的網絡安全工程師與公眾「面對面」,通過現場演示、觀眾互動等形式,使公眾對於網路安全知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來源:央視新聞)
本期監製丨宣明棟
主編丨侯振海
編輯丨張省
微信用戶如何查閱及分享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騰訊微博
點擊右上角→複製連結,可發送到電腦上查看
如何訂閱央視新聞微信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帳號:央視新聞
添加朋友→搜號碼:cctvnewscenter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
喜歡此文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