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選登】饒凱華《大柴陷湯治療小兒乳房早育案》

2021-02-22 經方
    第20191125期

《經方》歡迎來稿/經方原方、患友圖片、診療精彩、案析精要的易投中~

作者/精品班饒凱華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科

福建省晉江市方寸中醫門診部吳清流師兄指導

女童L某,2012年7月生,身高125cm,體重23kg,體偏瘦,肌肉較緊緻,活潑好動。2019年8月29日初診,家屬訴:發現乳房結塊1月餘。暑期近1月來發現患兒乳房發育,自訴左乳有疼痛感。暫未去醫院檢查,想先看看中醫調理。患兒平素膽小,喜歡吃肉,大便2~3日一次,乾結,比較臭,常晚睡,10~11點睡覺,喜踢被,近1月來比以前更好動調皮,舌紅,苔中間白,脈偏滑利。予以溫膽湯合消瘰丸加夏枯草,6劑。9月6日第二診,訴服藥後,乳房結塊仍在增長,仍感左乳疼痛,右乳觸之稍痛。舌脈如前。予以大柴胡湯合小陷胸湯加連翹。處方:柴胡12g,黃芩8g,生薑6g,大棗20g,姜半夏10g,制大黃6g,炒枳殼10g,白芍12g,瓜蔞皮12g,黃連4g,連翹15g。5劑,顆粒劑。9月23日第三診,半個月服完5劑藥後,家屬反饋乳房結塊消減大半,無疼痛感,大便每日1次,患兒不如之前好動。舌質偏紅,苔薄白。守方5劑,1周服1劑藥。按:本案初診考慮患者活潑好動,平素膽小,為半夏體,予以溫膽湯清熱化痰,合消瘰丸軟堅散結,誤判體質,病情不減仍增。二診請教吳清流師兄,仔細詢問,患者單眼皮,性格較固執,雖然體瘦,但肌肉堅緊,喜歡吃肉,大便乾結而臭,考慮為大柴胡湯體質,建議予以大柴胡湯治療。因乳房在胸部,《傷寒論》146條:「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乳腺結塊、疼痛可以看作是小結胸病,故予以小陷胸湯,加連翹清熱散結。方中苦寒藥較多,一方面為了不影響小兒少陽生發之氣,另一方面勸說小兒服藥常常較困難,故採取間歇服藥方法。二診方病人相應,效如桴鼓。

編輯/劉耔彤  校對/吳清流

《經方》聲明:本刊的讀者定位為臨床醫師,請勿仿方抓藥(後果自負),中醫需要望聞問切,請查閱各地經方門診導航就近面診。

相關焦點

  • 2016「京畿勝地 醉美保定」攝影大賽第二季來稿作品選登(三)
    2016「京畿勝地  醉美保定」攝影大賽第二季來稿作品選登第三期  由保定市旅遊局
  • 內踝尖穴:治療牙痛、牙痛、小兒重舌、扁桃體炎
    內踝尖穴屬於經外奇穴,別名又稱:踝尖(《類經圖翼》),呂細(《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有清熱解毒之作用功能,經常按摩此穴對治療牙痛、牙痛、小兒重舌、扁桃體炎等相關疾病有特效。內踝尖穴屬於經外奇穴,內踝尖穴的準確位置位於足內側面,內踝的凸起處。
  • 甘麥大棗湯百合知母湯治療更年期症候群
    身高: 154 cm 、 體重: 60 kg 方選百合知母湯 甘麥大棗湯 秦艽鱉甲湯聯合治療     處置 秦艽  15g     柴胡  8g     百合  30g     青蒿  10g     黃柏  15g     浮小麥  30g     知母  10g     大棗  20g     茯苓
  • 祖傳秘方:小兒哮喘六天治癒銀黃三拗平喘湯
    一、什麼是兒童哮喘哮喘是一種較常見的小兒呼吸道的慢性疾病,包括支氣管、氣道等讓空氣進入肺部的通道的炎症。哮喘的發作是由於氣道對某些物質的反應過度所致,導致這一過敏反應的物質有菸草、冷空氣及其它環境有害物質等。
  • 乳房自檢:你做得對嗎?
    「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而且接受保留乳房手術的機率也相對較高」,促進會會員單位——安徽省腫瘤醫院頭頸腫瘤外科主任、乳腺中心主任王聖應說,「但是,在中國,只有20%的乳腺癌屬於早期。」       乳房出現異常,早期是可以通過自測發現的。
  • 乾貨分享:小兒診斷歌訣
    上方藍色小字↑↑↑↑↑↑關注中醫最多的微信平臺作者/蘇永泉 ⊙ 編輯/王超導讀:小兒不會表達治療小兒病,診法尤其重要。本文涵蓋兒科的四診,以歌訣的形式,易讀、不枯燥,值得花點時間讀讀。(文末底部連結為另一篇非常好的小兒診斷文章《李德修小兒推拿秘笈:診斷經驗》,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診斷歌訣望診望診為主看氣色,白黑透紅常態見。
  • 小兒腹瀉多外感,效如桴鼓白朮散
    一男性患兒,年齡2歲,腹瀉如水,一日近十次,於診所輸液治療一周仍無好轉,遂求中醫治療。現患兒體溫37.5℃,精神狀態欠佳,喜眠睡,常呼口渴,飲水較多,偶有咳嗽,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數。遂處方:黨參6g 白朮10g 茯苓10g藿香7g 葛根10g 炙甘草6g神曲8g 紫蘇7g 車前子6g×2劑水煎服後,少量頻服。
  • 12種乳房改變,請儘早來醫院!
    在每月月經來潮後9-11天,乳房比較鬆軟,更易於發現病變。如果發現以下乳房異常改變,請儘早來正規醫院尋找專業的幫助!怎麼從乳房看女人健康?乳房有哪些改變預示有疾病呢?女性對乳房要十分關注,下面一起看看吧。
  • 課程通知:臺灣小兒物理治療認證課程(A階段二期) 2017年3月16/17日,中國上海,開始報名!
    小兒物理治療學(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是運用物理治療的理論、知識與技術,協助兒童促進其健康與發展的專業。任何有知覺動作問題的兒童與青少年,都需要運用物理治療理論和其評估、治療、技術及諮詢,以達到促進發展、功能獨立與預防次發性併發症之各項目的。
  • 乳房解剖: 乳房血供
    >:胸肌三角肌間隙或鎖骨下方穿出胸大肌至皮下--> 垂直下行--> 乳房上部--> 向乳頭匯集胸外側動脈:腋動脈第2段發出--> 胸小肌下緣側胸壁行向下內-->乳房外側支--> 乳房外側部直接乳房支:腋動脈或肱動脈發出--> 沿腋中線下行 --> 乳房外側
  • 生殖頭條女子自曬乳房照,救了很多女人的命!每個女人都該看看
    現年40歲的英國女子金凱德·金凱德日前在社交媒體上傳了一張自己乳房的照片,照片顯示,其乳頭周圍出現了紅色的疹子。
  • 課程通知:臺灣小兒物理治療認證課程(B階段) 2017年3月18/19/20/21日,中國上海,開始報名!
    小兒物理治療學(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是運用物理治療的理論、知識與技術,協助兒童促進其健康與發展的專業。任何有知覺動作問題的兒童與青少年,都需要運用物理治療理論和其評估、治療、技術及諮詢,以達到促進發展、功能獨立與預防次發性併發症之各項目的。
  • 執醫丨第二站:體格檢查(乳房檢查)
    距離19執醫技能考試  34天筆試  112 天大家要好好複習哦體格檢查考試項目:乳房視診檢查(2)口述檢查內容正確(3分)觀察兩側乳房是否對稱(0.5分),皮膚有無發紅、潰瘍、橘皮樣改變等(1分)。乳頭的位置、大小、對稱性,乳頭有無內陷(1分)和分泌物(0.5分)。(考官複測,驗證考生測定的血壓值是否正確。)2.提問(2分)①什麼原因導致乳房皮膚「橘皮」樣變(1分)?
  • 總筋穴:小兒驚風夜啼要穴(視頻)
    小兒推拿的作用 小兒推拿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平衡陰陽、調和臟腑、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扶正祛邪。具體表現為:穴位與經絡的治療功能,已被現代臨床醫學所證實。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小兒推拿確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時,還可以保證小兒氣血充盈,飲食不偏,食慾旺盛、發育正常等。如果小兒有病,推拿小兒身體的某一部位,通過經絡的聯繫,使其體內相應的臟腑產生相應的生理變化,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 小兒精索靜脈曲張出院健康指導
    我科業務範圍小兒普外科:先天性巨結腸、巨結腸類緣病、膽管擴張症、梅克爾憩室等消化道畸形及腹股溝斜疝的微創治療,膽道閉鎖的規範化診治等新生兒外科:直腸肛門畸形、腸閉鎖、腸旋轉不良、環狀胰腺、腹裂、臍膨出手術矯正等小兒泌尿外科:尿道下裂一期成形,先天性腎積水、重複腎畸形、輸尿管梗阻、膀胱輸尿管返流的微創手術,隱睪、鞘膜積液手術等小兒骨科
  • 個案回眸:消癰湯治乳癰
    乳癰是婦女乳房急性化膿性疾病,又稱乳腺炎。根據發病時期和病因的不同,分為懷孕期乳癰,稱為內吹乳癰,產後哺乳期乳癰,稱為外吹乳癰,還有不乳兒乳癰,其中以外吹乳癰多見。    根據人體經絡循行部位,乳頭屬足厥陰肝經,乳房屬足陽明胃經。故本病多由於肝鬱氣滯,胃熱蘊積,乳汁淤滯,乳頭畸形或哺乳不當而引起。
  • 脾胃虛寒:理中湯和補中湯
    ,就好像倉庫的道路都被寒溼佔領了,脾胃就運轉不起來,這時會出現腹脹、食不下、自利、手腳冰涼等症狀,就需要理中湯,溫中祛寒,補氣健脾,乾薑去寒,白朮祛溼,人參將津液補充進去,甘草色黃入脾,能夠將其他藥物引入中土脾胃,而且甘草這味藥性質緩和,就是讓大家慢慢幹活,相當於西醫裡的緩釋劑,持續火的溫度,所以理中湯的作用就是將被寒溼侵佔的脾胃重新溫暖運轉起來,這樣脾胃得運化而復升降。
  • 【每日一膳】口乾舌燥還便秘,試試這碗人見人愛的「菜乾豬肺湯」
    試試「無花果菜乾豬肺湯」。  【材料】豬肺1個、白菜乾150克、南北杏各10克、無花果60克。3、豬肺、菜乾、南北杏、無花果放入湯煲,注入適量水,大火煮開轉小火,文火熬煮1個半小時。4、出鍋前加入鹽調味即可。
  • 婦科補血第一方:四物湯做法
    治療胎產疾病,蕁麻疹、骨傷科疾病、過敏性紫癜、神經性頭痛等屬營血虛滯者。【方解】營血虛滯證表示血虛以及血行艱澀、停滯之意。本方中熟地滋陰養血填精,白芍補血斂陰和營;當歸補血活血調經,川芎活血行氣開鬱。四物相配,補中有通,滋陰不膩,溫而不燥,陰陽調和,使營血恢復。【用法】婦科補血最快的方式,就是從月經結束那一天起每天喝四物湯,連喝3天。
  • 【專科名醫】張靖:不要盲目忽視小兒血管瘤
    小兒血管瘤是發生在嬰幼兒身上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病率有5%-10%。小兒血管瘤有50%-60%都長在嬰幼兒的頜面部,臉部與頸部是最常見的部位,此外,身體其他很多部位也可能會長,比如舌頭,腦部。張靖主任表示,孩子長了小兒血管瘤,家長無需驚慌,這是一種良性的腫瘤,只要治療得當,治癒率高達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