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規定,交通肇事逃逸,應是當事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是心存故意逃避責任的行為。
但是如果發生事故,離開現場。事後一口咬定自己不知情,是不是交警就無法認定肇事逃逸呢?
《有理走天下》欄目曾經接到過兩起這樣的投訴,2017年4月,寧波王先生反應:妻子倒車時,和後面的車發生碰撞。但當時妻子著急去醫院看病,可能沒有感覺到車子有震動,就開車離開了。結果被交警認定為肇事逃逸。
節目中連線處理民警表示:視頻顯示,撞擊震動很明顯。女司機不可能不知道。
2017年10月金華龔先生說:妻子在停車場倒車時,跟邊上的車子發生了小刮擦,當時因為跟車上的孩子在交流,並沒有注意,因此沒有停車查看離開了。事後,在接到警方通知後,雖然積極配合警方處理,但依然被交警認定為肇事逃逸。處理交警表示:女司機在筆錄中承認碰撞時感知到車輛有震動,同時監控顯示撞擊時有震動,因此認定肇事逃逸。
兩方都在節目中表示:我並沒有故意逃避事故責任,人車狀態都正常,沒必要逃逸,只是當時沒有感覺到發生刮擦,所以不能算是肇事逃逸。
對此,《有理走天下》節目法律顧問,浙江海浩律師事務所趙公明趙律師表示:聽眾陳述在撞車後都感受到了碰撞的發生或不正常的顛簸,根據一般人的正常認知,發生這種情況極有可能發生事故,至少應當停車查看,確認是否有事故。但是聽眾的仍然逕自離開。在這種情況仍然以不知發生事故作為理由難以信服。發生事故積極配合處理是每個駕駛人的義務,發生事故而沒有意識到事故的發生,本身就是駕駛人的過錯。如果確實不知情,那麼舉證不知情的義務也應當由駕駛人來承擔,如果所舉的證據確實有說服力、證明力,才能認為非肇事逃逸。趙律師認為:是否知曉發生事故只能按照一般常人的認知水平來進行判斷,否則人人都推說自己不知情也就不存在所謂肇事逃逸了。
除了上述內容
發生下面這些情況
屬於肇事逃逸嗎?
一、不知道撞到人,離開現場,算交通肇事逃逸嗎?
在交通事故發生後,有證據證明不知道或不能發現事故發生的,那麼不能算是交通肇事逃逸。
根據相關規定,交通肇事逃逸,應是當事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是心存故意逃避責任的行為。
因此,有證據證明不知道撞人而離開現場的,不算是交通肇事逃逸。
不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何證明自己不知道或者未發現事故而離開現場,會是個爭議點。因此,這要求大家在開車過程中,要打起十足的精神,發現情況,及時處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二、撞到動物後離開,是肇事逃逸嗎?
撞到動物後離開,是否構成肇事逃逸,應看實際情況而定:
1、一般來說,野貓野狗、老鼠、小鳥等沒有主人的動物,被車輛撞擊後,不算交通事故。
2、像家禽、家畜、寵物等有主人的動物,屬於動物主人的財產,被撞傷或撞死後,就導致了主人的財產損失,一般屬於交通事故。發生交通事故後,肇事司機故意逃跑,就會被認定為肇事逃逸。
建議遇到此類事件時,可考慮報警處理,避免事後出現更多麻煩。
三、被碰瓷後離開現場是不是交通肇事逃逸?
首先,如果有證據證明確有碰瓷事實的,那麼根本不算交通事故,自然就談不上交通肇事逃逸,屆時反而可以追究碰瓷者的責任。
其次,如果沒有證據證明對方是故意碰瓷的,那麼事情會麻煩一些。
不過如果有證據能證明己方並不是主觀故意逃避責任的,那麼也不能算是交通肇事逃逸。比如因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而離開現場,但事後報警的,也不算是交通肇事逃逸。
部分內容來源:行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