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無人機航拍的四川昭覺縣哈甘鄉瓦屋村瓦屋組位於懸崖邊的民居,目前瓦屋組有30多戶人家。
11月14日,陳龍和到校的12個學生在教室門前合影留念。
11月14日,陳龍手把手教孩子寫新學的拼音字母。由於孩子們不會普通話,教學時,陳龍要先用彝語來解釋,然後再教學生用普通話讀寫。
11月14日,上學路上的兩個孩子,後面跟著家長。
11月19日,山下勒爾小學孩子們回家路上,家長隨身帶鋤頭清理路上的碎石和沙子。
11月14日,哈甘鄉瓦屋村幼兒班,陳龍在教室裡查看孩子們學寫漢語拼音字母。
11月14日,瓦屋村靠懸崖邊處,打工回家的芳芳用手機聊天。這是村裡唯一有信號的地方。
11月13日早上7時,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哈甘鄉克苦村,22歲的幼師陳龍帶著一袋梅乾菜,出發。
他是哈甘鄉瓦屋村幼兒班的教師,這個地方是涼山彝族自治州現存的19個「懸崖村」之一,現有戶籍人口約700多人。
哈甘鄉瓦屋村與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勒爾組被一個寬200多米、深800米的大峽谷分開,南北遙相互望。瓦屋村通向外界有兩條山路,都非常險峻,有些路段是幾乎垂直的懸崖,需要藉助藤條、鋼索,或者攀爬藤梯才能上下。
陳龍選擇其中一條相對安全的路,從家裡到學校需要4個多小時。
另一條險峻的路,是從懸崖開鑿而成,接近山頂的村莊,要攀爬4段藤梯。這條路是村民上下山常走的路,一般情況下,如果不背負物品,腳力好的村民,大概一個半小時能從山下走到山頂。
幼兒班租用的是村民一間帶圍牆的土坯房,屋裡坑窪不平的黃土地面上,擺放著兩排塑料課桌椅,班裡有14個4到6歲的孩子,8個男孩,6個女孩。
教室距崖邊只有幾十米,崖下是數百米深的大峽谷,崖邊沒有任何障礙物。為保證安全,陳龍不允許孩子走出院子。放學時,必須由家長把孩子接回家。
天氣早已開始轉冷,陰冷潮溼的教室裡,孩子們穿著單薄,凍得直抽鼻涕。
課程主要是漢語拼音字母,學說普通話和簡單的英語。
由於孩子們不會普通話,教學時,陳龍要先用彝語來解釋,然後再教學生用普通話讀寫。每教一個字母,他都會手把手帶每個孩子寫幾遍。
上課時,頑皮的孩子會鑽到桌子下面爬來爬去。陳龍並不著急,蹲下來,頭探到桌子下,和孩子輕聲用彝語交流,扶起孩子,並幫忙拍拍對方身上的泥土,然後繼續上課。他說,「我剛來了兩個月,孩子們很多習慣需要慢慢養成。」
在涼山州今年春季學期開始實施「一村一幼」計劃前,高中畢業的陳龍,在自己村裡當代課教師,月收入不足千元。
由於涼山地區很多村落交通不便,條件艱苦,「一村一幼」招聘要求按戶籍、專業、學歷、普通話水平等級依次優先聘用的原則。因為瓦屋村沒有符合條件的教師,陳龍戶籍所在地相對較近,就被分配到這裡,月工資2000元。
陳龍每周上5天課,通常周日或周一到校,周五回家,遇到雨季下山危險,他索性不回家,等到下一周繼續上課。他每日兩餐,吃的是從家裡帶的玉米面和梅乾菜,偶爾會受邀到村民家裡吃飯,夜裡就住在教室裡一張單人彈簧床上。
選擇在瓦屋村這樣艱苦的地方教學,陳龍知道,「孩子們如果不讀書,將來會有多難!」
來源:新京報首席記者 陳杰 攝影報導
- - - - - - 近期精選 - - - - - - - -
1、2017年央視春晚涼山州分會場籌備工作進展順利!
2、現在加我預訂錦湖水匯的票,可優惠78元!
3、還有兩天,看看你家停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