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作新:勇於創業讓生活越來越好

2021-02-20 興賓發布

不管是驕陽似火的夏日,還是寒風凜凜的冬天,我們都會看到脫貧戶潘作新在自己的家門口不停的裝卸回收回來的廢舊,人們總能去往城區方向的二級路旁看到這個忙碌而樸實的身影,風雨無阻。當有人走近時,能看到這個男人發自內心的笑臉,與好幾年前的他完全不一樣···這時候的他的笑容是發自心底的,是幸福的。即使滿頭大汗,卻能讓人看出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1973年潘作新出生在來賓市興賓區寺山鎮大爐村委地久屯。從小立志要靠自己的努力要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長大成家之後因為人口基數較大,幾個孩子又要讀書,再加上產業方面缺乏相關技術等原因,2015年鑑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潘作新一家6口人。面對著兩個兒子、兩個女兒上學的費用,面對著這一個大家子每天所需要的開銷,潘作新知道這時候的他必須要做出一些改變,不能一味的指望著政府的資助,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一家的現狀,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有時候困境是逼迫人們走出第一步的利器。2016年年底,潘作新想著緊靠自己家裡這一分幾畝地,想要致富簡直是天方夜譚。他思考著有什麼活既不需要多大的成本,又可以兼顧平時的農業生產還可以照顧家庭的。那一段時間,他的腦子都是在思考著這個問題。突然有一天他看到有些村民在村裡邊撿廢舊,根據他對村裡邊的了解,自己家附近廢舊收購站目前還沒有,是不是自己可以開一個?有了想法之後,他並沒有著急去動手幹。他心理明白以他一家現在的狀況,就算是開一個成本不高廢舊回收站,也是有風險的。他先去其他村的廢舊回收站去走走,了解了一下廢舊回收的一些基本操作以及市場,回到家之後跟自己的老婆商量了一下,決定在自己家的門前空地上開一家廢舊回收站。因為剛開的回收站,知道的人比較少,生意並不是很好,但是他們兩夫妻並沒有放棄,為了增加點收入以及提高自己廢舊回收站的知曉度,潘作新還開著三輪車走村串巷。漸漸地廢舊回收生意就看到了希望,雖然沒有像別人的那麼火爆,一年下來廢舊回收站也可以帶來一萬多的收入,確實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改善。轉眼間就來到了2017年。在學校,特別是那些家境並不寬裕的孩子,他們最迫切的恐怕就是趕緊畢業吧,既能減少家裡邊的開支,最重要的是找到工作之後能夠扛起家裡的一份擔子,潘作新的大女兒潘素英也是這麼想的,當時的她從廣西南寧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畢業。隨後便在南寧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份工作,雖然每個月只有2500塊,但是她開心著告訴著父母的時候,她笑的卻像個孩子,讓人看著心疼。廢舊回收站一年下來也能有一萬多的收入,在政府和幫扶聯繫人的幫助下,潘作新一戶還享受了產業以獎代補的政策,兩頭牛,政府補助了4000元,以及「一幫一扶」、耕地補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雖然沒有計入人均純收入,但是也從著實提高了潘作新一家的生活水平。很快就到了2017年開展脫貧「雙認定」的時候,潘作新戶年人均收入就達到了5122.75元,兩不愁三保障均達標、有安全飲水、有路通、有電用、有電視看。當潘作新手捧著政府頒發的「脫貧光榮書」時,他淳樸憨厚的臉上寫滿了自豪。隨著家裡的孩子一個接著一個從學校走出來,潘作新肩上的擔子也漸漸輕了下來,家裡邊只有小兒子潘世刀在念中職,政府每一年都會幫助潘世刀申請「雨露計劃」,每個學期1500的補助,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潘作新的壓力。在大家都以為潘作新該停下腳步的時候,他又做出了讓人驚訝的舉動,2019年初出,他突然又對水果種植感興趣了,在研究了幾個月之後,他又做出了一個決定——種植改良版金桔。既然做出了決定,就要行動起來,先後在2019年3月份、2020年3月份共種植了4畝的改良版金桔。潘作新還笑著跟我們說道「以後我打算發展種植到10畝,這個改良版的金桔果實特別大個,4年果實收穫的時候,一定請你們來嘗嘗」。最後他還跟我們說道,只要這一季的金桔種植成功,就會帶領鄉親們一直種植,現在的他作為先行者,為大家積累經驗,共同奔向小康。難,大家都難,但是我們不能坐以待斃。面對困難,勇往直前,因為退後一步,垮的可能就是一個家庭。創業不易,一個農村人創業更加不易,但是我們我們從他堅韌的眼神中沒有看到一絲的退卻,有的只是滿滿的鬥志,我們相信他的路會越走越好,同時也相信他會帶領著鄉親們越走越好。

來源:寺山鎮大爐村駐村工作隊員  

文/ 圖:傅明嘉

編輯:黃秋惠

審核:李立群


投稿郵箱:xbfb201607@163.com

請您長按《興賓發布》二維碼關注,謝謝!


聲明:本微信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於「興賓發布」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願:新的一年,一切越來越好!
    文 | 飛揚 · 攝影 | 從看見到發現 · 編輯 | 一白願:新的一年,人生越來越好!願:新的一年,生活越來越好!沒有風雨起落,沒有坎坷波折,日子富足安逸,房車樣樣不缺,卡上餘額充足,鈔票裝滿錢包。不為衣食發愁,再也不用擔憂。
  • 有了範大哥的幫助,家裡的日子越來越好
    原本生活拮据的家庭,眼看又要失去主要勞動力,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阿斯亞木憂心忡忡。範公平在入戶走訪時了解了這一情況,便主動與阿斯亞木結為親戚,並帶她前往多家醫院求醫治療,還經常給她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盡力幫助她渡過難關。經過近一年的康復治療,阿斯亞木的病情有了好轉,這讓阿斯亞木一家高興不已。
  • 洋洋哥雪中送炭,開麥鼓勁小洲會越來越好?
    小怪獸拜師小洲後在直播道路上越來越好,小怪獸也一直感恩師父對自己的幫助,心存感恩之心,有洲家軍詢問小怪獸,等到師父結婚要隨多少的紅包呢?洋洋哥雪中送炭,開麥鼓勁小洲會越來越好?這時洋洋哥開麥:小洲,我希望你越來越好,我們倆永遠是好兄弟,不說了,加油!我改天來看你!
  • 「860」行動|他從部隊請假回家籤約:相信一江兩岸一定會越來越好
    「在外當兵4年,感覺家鄉變化好大,居住環境等各方面也更好了,我相信隨著一江兩岸建設的推進,椒江肯定會越來越好。退伍後,如果條件許可,我會考慮回家鄉創業,把這些年自己在部隊學到的東西發揮出來。」周嘉城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在前方保家衛國,我們家鄉政府為他排憂解困。」籤完協議,褚剛緊緊地握住周嘉城的手,久久沒有鬆開。
  • 不瞞你說:農民返鄉創業找不到項目?看看這3門生意,發展前景都非常好!
    對於這些人來說,城市的超高生活水平帶來的壓力實在太大,有時候根本無法承受,辛辛苦苦賺的錢,除去房租和吃飯後就已經沒剩多少了。他們心裡也很清楚,如果不能在大城市買房成家立業,最好的結局還是回農村發展。所以很多人開始攢錢,省吃儉用希望有一天可以返鄉創業。對於農民工返鄉創業,有關專家推薦了以下3門生意,大家不妨試試!
  • 「回天」越來越好,「打工人」更幸福了嗎?
    睡到自然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騎電動車5分鐘到公司……石志霞細數著在家門口上班的好處,幸福感油然而生:「去年剛生了二寶,累是累了點,但生活有了更多的奔頭。」石志霞(左)與同事交流以前都說「人滿為患是麻煩」,但回天地區最大的優勢恰恰就來自於人。
  • 胃不好不用愁,隔天吃一次它,健胃理氣又驅寒,腸胃越來越好!
    現如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腸胃不好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年輕人士,然而在這個特殊的冬季,眼下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養胃。前幾天一位好朋友,給我留言說他,最近的胃病又犯了,問我有沒有好的辦法?胃不好的人往往是因為長期飲食不當,又或者是常常不吃早餐引起的,這兩種行為一般出現在年輕上班族身上較多,尤其是在冬季,不要為了多鑽一會被窩,而忽略早餐的重要性。
  • 格調兒高雅又迷人|生活越來越好,【酒櫃】必不可少~
    酒櫃對追求高品質家居生活的家庭來說,已經成為餐廳中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線,它陳列著不同的美酒,為餐廳平添一份高級質感~定製原木恆溫酒櫃,不僅能更好地收藏名酒,更可以營造一種絕佳的品酒氛圍,可以從容地品鑑、感受經典名酒的卓然風採。而且原木酒櫃環保係數非常高,時時彰顯大自然的底蘊,令人感覺健康舒適!一款站立式原木酒櫃,可存儲百瓶以上葡萄酒哦!
  • 米熱阿依·提力瓦力迪:巾幗不讓鬚眉 婦女創業頂起半邊天
    日子一天天過去,米熱阿依覺得光靠丈夫一個人的收入無法改善家庭情況,便決定自己創業。莎車縣古勒巴格鎮振興社區居民米熱阿依·提力瓦力迪說:「準備開這家養生館的時候,家裡剛好要建富民安居房需要資金,這讓我們一家人很是著急,在黨和政府好政策的支持下,我們一家領到3萬多元富民安居房補貼,有效解決了資金緊張問題。」
  • 提醒各位:它是花,又是菜,隔天炒一盤,百吃不膩,補水養顏,皮膚越來越好
    它是花,又是菜,隔天炒一盤,百吃不膩,補水養顏,皮膚越來越好。另外,南瓜花中的維生素比較豐富,幫助人體補充些營養物質,南瓜花很少有人食用,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它的清甜,非常的獨特,它的花期比較短,只有趁早吃哦,它的水分好,有著補水養顏的效果,女人多吃些,讓你的皮膚越來越好,省不少護膚品錢。
  • 康俊:創業點子多 打拼不停步
    疆巴蜀火鍋店的生意越來越好,輕音樂主題燒烤餐吧正在裝修,閒不住的康俊又有了新想法。「我聯繫了幾個朋友,準備成立一個食品公司,專門搞綠色健康大禮包,我連名字都想好了,就準備註冊商標,你看這是我設計的包裝盒。」1月21日,見到康俊時,他正在火鍋店和朋友們商量大禮包的事。康俊今年35歲,既是火鍋店老闆、又是合作社理事長,但他卻喜歡別人叫他「康班長」。
  • 楊平:回鄉創業成果豐碩 事業有成回報鄉親
    回鄉創業成果豐碩,事業有成回報鄉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薩爾達坂村村民:家門口就業,穩穩的幸福
    今年薩爾達坂村創新工作方法,村委會和經開區(頭區)農牧局駐兩河片區薩爾達坂村「訪惠聚」工作隊結合村民的家庭實際、個人需求以及村民掌握的技能,為他們推薦適合的就業崗位,幫助他們創業,拓寬增收渠道。蘇萬崗(右)給準備乘車的村民進行測溫44歲的蘇萬崗駕駛著村裡的S503路公交車往返於西山農場和薩爾達坂村。
  • 新聞|敢闖會創我爭先,創新創業走在前——記創新創業聯合會競選換屆會
    今日最佳發表於1天前 創新創業聯合會            查看:13500回復:1352018年11月2日,今日的天氣較以往有所不同,毛毛細雨,冷風瑟瑟,這樣的天氣似乎宣告著秋天的離別,冬天的靠近。在這一天,創新創業聯合會也迎來了本學年的換屆大會。接下來,請緊跟小編的步伐,看看屬於創新創業聯合會的「新舊交替」。
  • 金正恩統治下的國家, 朝鮮百姓的生活實錄
    朝鮮作為我國領國,如今也是發展得越來越好了,很多人都好奇朝鮮的現狀,今天就走入他們的生活。其實,朝鮮如今的生活就像上個世紀六十幾年代的中國。朝鮮人民樂觀、積極,他們始終相信自己的國家會越來越好。
  • 原創微視頻 | 努爾米沙·爾賓:創業開餐廳 她成功了!
    於是她四處籌措資金,計劃自己創業開一家餐廳。他說,從打饢開始,我開了兩年饢店,後來我就把饢店開成一個餐廳,靠大家的支持走到了今天。通過自主創業,努爾米沙·爾賓的生活幸福美滿,現在的她正用心經營著未來的生活,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把日子越過越好。
  • 奮力創業帶富鄉親
    他曾因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6個月,兩次減刑後仍服刑7年之久,曾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然而,他卻用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古訓。獲假釋回到社區服刑的他,從一窮二白的打工仔變成一個小有成就的創業老闆。他就是韋東生,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首個引進水磨拋光、水磨嵌入花紋技術的專業戶,不僅成為當地社區服刑人員的「勵志哥」,還帶動身邊的鄉親共同致富。
  • 新同志要勇於鬥爭
    因為地方官的生活範圍,大抵只有府衙,會館,家裡。 偶爾,要去各種園區,偶爾,也要下鄉採風。路線是安排好的,人物和臺詞,大抵也對過許多次,甚至還有彩排。 為了防止難堪。地方官需要體面,地方官下面的一層一層小官,也需要體面。 體面是一種剛需,對於許多人來說,坐辦公室而不是鬥爭在工廠農村,是他們報考科舉的唯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