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薩爾達坂村村民:家門口就業,穩穩的幸福

2021-02-24 經開區頭區零距離

10月28日清晨,在位於經開區(頭區)兩河片區的薩爾達坂村,伴著徐徐升起的暖陽,村裡的公交車即將出發,這輛車上的乘客曾經大多是村民、家庭婦女,現如今他們是司機、企業職工和技術工人。
      

今年薩爾達坂村創新工作方法,村委會和經開區(頭區)農牧局駐兩河片區薩爾達坂村「訪惠聚」工作隊結合村民的家庭實際、個人需求以及村民掌握的技能,為他們推薦適合的就業崗位,幫助他們創業,拓寬增收渠道。

蘇萬崗(右)給準備乘車的村民進行測溫

44歲的蘇萬崗駕駛著村裡的S503路公交車往返於西山農場和薩爾達坂村。這趟公交車不僅讓周邊居民出行更方便,還讓蘇萬崗獲得了穩定的收入。蘇萬崗原來是村裡的農民,去年11月他憑藉嫻熟的駕駛技術應聘為S503路公交車司機。「在村裡上班,每個月6千多元收入,還能照顧家裡,兩全其美。」蘇萬崗說。妻子也在村委會食堂找到了工作。現在,一家人一年可以存上5萬多元。下一步,蘇萬崗計劃翻新老房子,讓家裡人住得更舒服些。
       

從早上9時30分開始,村民陸續乘坐S503路公交車出去上班。
       

43歲的村民馬紅梅原本在家照看老人和孩子。最近參加了村委會工作人員推薦的保育員培訓課,每天乘坐蘇萬崗的公交車到西山農場上課。「拿上結業證書後,村裡還會幫忙推薦工作,很貼心。」馬紅梅說。

和馬紅梅一樣,姑麗·哈吉木原本也是家庭婦女。如今在家門口的新疆西域沃隆食品有限公司上班,一個月有3千元收入。姑麗·哈吉木說,村裡發展得越來越好了,有新修的道路、新安裝的路燈、新種的樹木,跟市中心一樣了。

工人正在進行產品分裝

「村民們都踏實肯幹,我們廠子的效益也越來越好了。」新疆西域沃隆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樂鋒說,目前招收了17名村民成為工人,公司還在附近的工業園購買了新的廠房,未來將會解決更多村民的就業問題。

據了解,全村有274戶共800多人,目前已經實現了每戶一人或多人就業和創業。 

薩爾達坂村黨支部書記羅強介紹,村委會和「訪惠聚」工作隊會持續跟企業對接,推動村民就業。同時,也會邀請專家上門指導培訓,幫助村民提高創業技能。

相關焦點

  • 城西發展 | 薩爾達坂村村民:家門口就業,穩穩的幸福
    10月28日清晨,在位於經開區(頭區)兩河片區的薩爾達坂村,伴著徐徐升起的暖陽,村裡的公交車即將出發,這輛車上的乘客曾經大多是村民、家庭婦女,現如今他們是司機、企業職工和技術工人。      今年薩爾達坂村創新工作方法,村委會和經開區(頭區)農牧局駐兩河片區薩爾達坂村「訪惠聚」工作隊結合村民的家庭實際、個人需求以及村民掌握的技能,為他們推薦適合的就業崗位,幫助他們創業,拓寬增收渠道。蘇萬崗(右)給準備乘車的村民進行測溫44歲的蘇萬崗駕駛著村裡的S503路公交車往返於西山農場和薩爾達坂村。
  • 【幸福白馬】家門口就業的她們指尖「縫」幸福
    為了幫助更多的農村婦女實現就業,製衣廠也在不斷優化改進位衣程序,從原本的整體製衣改為流水線工作,員工們只需要專注處理一到兩個生產環節。同時,不斷引進埋夾機、剪線機、智能平機等智能化製衣設備,通過電腦提前設定縫紉參數實現標準化生產,大大簡化了製衣程序,也降低了員工入職門檻,原本半年起步的培訓時長,縮短至如今的三個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工廠辦到家門口,掙錢顧家兩不誤
    「我們主要以各村(社區)冷飲銷售點為載體,以大眾消費、平價消費、親民消費為主,深受消費者的喜歡。」江口縣思有怡冷飲食品有限公司經理楊水和微笑著給記者介紹公司的基本情況。目前,公司制定了新的發展目標,為員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並計劃吸納更多有意向就業的人員來公司工作,解決更多的搬遷群眾和本地人員的就業問題,帶動大家增收致富。自今年7月成立以來,該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凱德街道洞灣安置區居民打開就業大門,現有在職員工16人,聘用安置區居民8人。
  • 奮鬥點亮幸福|「一戶一薪」:返鄉就業成就幸福生活
    ,統籌推進農民工返鄉就近就業,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就地就近穩定就業,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過上幸福生活。一年多來,馬榮強過著朝九晚五的打工生活,工作兢兢業業、吃苦耐勞,得到了公司領導和同事們的肯定,還被評為扶綏縣2018年「就業之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葉廠長」的「好運」
    四年前,我還在為生計發愁,只能靠打零工維持生活,收入低、還不穩定。我記得那年春節,想添置些基本的家用物品,但兜裡沒錢。沒想到,短短幾年,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現在的話說,也算是實現了購物自由,新的家電、家具我可是都買齊了。我叫葉建明,今年41歲,是浦城縣蓮塘鎮九秋村十裡排自然村的村民。我的童年不太幸運,小時候遭遇了車禍,導致左腿殘疾。
  • 鏡頭︱我們的幸福生活
    項目投產後每天需要300名到500名工人,讓附近困難群眾和富餘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增收,成為助推當地經濟發展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的主要產業。圖為當地群眾對晾曬的辣椒進行初步分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市紀委監委 袁歡歡 攝)
  • 【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我臺國慶特別節目《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晚播出清徐縣專輯
    我臺持續推出的大型國慶特別節目《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晚播出清徐縣專輯。
  • 2016,就要穩穩的幸福!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面向中國10萬家庭的調查顯示,2015年,64%的人,相信2016年收入會增加,比例達到十年來最高。調查還發現,十年來國人的幸福指數走勢,與收入預期高度重合。調查還發現,十年來國人的幸福指數走勢,與收入預期高度重合。2015年,老百姓的幸福感顯著提升,有50.81%受訪者感覺幸福或者比較幸福,是近五年來高點;感覺很不幸福的受訪者只有4.1%。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70套「愛心」桌椅到貨!它的主人就在……
    「特別感謝叔叔阿姨送來新桌椅,讓我們在更好的環境裡學習,我們一定會加倍努力,用好成績回報社會。」薩爾達坂學校初三年級學生江布力·加爾肯說。 新疆農業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榮群說:「這次捐贈以經開區(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依託,充分發揮了志願者的服務作用,讓孩子們感受到社會各界對他們的關注和支持,在他們心中播下愛的種子。」
  • 雙蓮村:為百姓鋪就幸福小康路
    面對沉重的生活壓力和病痛折磨,陳德建幾乎喪失了生活的信心。是黨的扶貧政策讓他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他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享受了各項扶貧政策,他還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學習知識,開闊思路,積極發展產業。陳德建利用5萬元扶貧貸款,因地制宜種植茶樹,還發展起了生豬養殖。「這個豬養起來銷路也不愁,村裡幫我銷售了一部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莫園村:「土作坊」榨出「黃金」油
    衡東融媒11月23日訊(融媒體記者 謝佳唯)寒露已過,眼下正是採摘油茶、榨油的季節,吳集鎮莫園村的榨油作坊內機器聲隆隆,村民們正分工合作榨油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工廠建在家門口 持續增收有門路
    「☝點擊上方藍字微竹溪關注我們吧」11月20日,家住蔣家堰集鎮集中安置點的趙繼紅像往常一樣,吃過早餐後就前往樓下的娃娃樂鞋業有限公司上班
  • 科頭鄉山下村:村民幸福指數如日方升
    科頭鄉山下村發展出的獼猴桃種植產業園來到山下村,首先映入記者眼帘的是這裡生機盎然、佔地200畝的獼猴桃種植產業園。科頭鄉山下村村民 劉維新:與以前相比,(我們的生活水平)太不相同了,再也不必回到以前的生活了!
  • 白天家門口上班 晚上住聯排別墅 黃陂區村民過上了城裡人生活
    「『遷村騰地』工程巨大,如何滿足村民的居住需求又保證村民的權益,思考良久,村裡決定嘗試『村企合作』的方式建設美麗鄉村。」李橋村村主任周武斌說,武漢謙森島莊園有限公司是本村企業,託管李橋村在內的4個行政村,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經過科學統一規劃,李橋村開始村莊合併,原來零星分布的破舊老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小別墅和一片片標準化農田。
  • 愛滿夕陽,託起獨居老人穩穩的幸福
    近日,老西門街道以「愛滿夕陽」為主題的獨居老人「四愛行動」再次起航,這是繼去年首次實施獨居老人關愛服務後的又一升級舉措,旨在通過政府引導、專業社會組織實施,實現獨居老人切實受益、家屬照護者有效減負目標,為獨居老人開展親情服務,託起老城廂獨居老人穩穩的幸福
  • 信宜:「合生元」杯「走進我們的小康生活」攝影大賽正式啟動
    為全方位、多角度宣傳信宜市,展示信宜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12月20上午,由市委宣傳部指導、市融媒體中心主辦的
  • 不僅有良田美池,石屏這裡的村民還有幸福新生活!
    在村民王自福的家中,夫妻倆一大早就開始打掃衛生,「乾乾淨淨迎接新的一年。」
  • 西粵京基城|家門口的幸福裡商業街,繽紛生活下樓即達
    26載風華成就深厚築城底蘊,10年時光打磨品質人居建築——西粵京基城,在時代前行的路上與湛江同發展共提升,越發彰顯醇熟;匠心精鑄幸福裡商業街,只為圓滿您的幸福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