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工廠建在家門口 持續增收有門路

2021-02-11 微竹溪

「☝點擊上方藍字微竹溪關注我們吧」

11月20日,家住蔣家堰集鎮集中安置點的趙繼紅像往常一樣,吃過早餐後就前往樓下的娃娃樂鞋業有限公司上班。車間內,幾十名工人低著頭,正在專注於操作面前的縫紉機器,在嘈雜又暗含節奏的機器聲中,經過削皮、折邊、針車等一系列工序,一隻只完整的鞋子成型,成為一個個合格的產品。「進廠務工一人,穩定致富一家」的標語懸掛在製鞋扶貧工廠外的牆上,在秋溝村6組貧困戶趙繼紅看來,這句話正是他的真實寫照。2000年,他在外地工地務工不慎摔傷腰部和右腿,落下二級殘疾,主要勞動力的缺失讓趙繼紅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2014年趙繼紅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趙繼紅一家人從秋溝村遷入集鎮集中安置點。今年秋,娃娃樂鞋業有限公司車間開工後,趙繼紅是第一批主動報名的員工,經過崗前培訓,現在主要做手工,負責鞋面鉚釘加工。「計件工資,幹得多就掙得多,加上車間補貼,一天能掙60多元。」趙繼紅的妻子張豔麗也成為該公司正式員工,夫妻倆每個月能掙近4000元。「等技術更加熟練後,工資還會上漲,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紅火。」趙繼紅樂呵呵地說。據娃娃樂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扶貧車間主要從事女鞋、童鞋加工,十分適宜留守婦女幹。工廠裡的工人基本都是貧困戶和住在附近的留守婦女,她們大多家裡都有老人和小孩要照顧家庭,無法外出務工,現在可以就近到工廠上班。每天下午,公司還把會議室作為教室,裡面有專人照顧小孩寫作業,工人完全沒有了後顧之憂。家在踩新橋5組的村民賀金芝家有兩個老人需要人照顧,家裡還有三個小孩,最大的剛上初中,早上把孩子送上學後,她就到公司上班,一個月能拿2000多元。既照顧了家庭,又提高了收入,賀金芝一邊工作一邊笑說道,言語間儘是滿足。娃娃樂鞋業有限公司是蔣家堰鎮招商引資項目,該公司計劃投資1800萬元。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吸收了30餘名周邊群眾,平均每人月收入可以達到兩千多元,後期生產線完成後,可以帶動就業崗位600個,生產成品鞋200萬雙,年產值6000萬元,年實現稅收350萬以上。(付延峰 董政宏

投稿郵箱:jrzx2699@sina.com    

廣告合作:2722699   18107197086

看完記得點「在看

相關焦點

  • 理化鄉:山旯旮裡辦起加工廠,村民增收致富有門路
    △視頻|山旯旮裡辦起加工廠2月23號,在理化鄉長春村高中組有這樣一件喜事,村民吳明友在他們寨子裡辦起了加工廠,家門口有了新企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工廠辦到家門口,掙錢顧家兩不誤
    「以前,我在溫州打工,主要是做食品,因為小孩沒人照看,就回家到凱德街道思有怡冷飲食品公司上班。我的工資是兩千多一個月,能在家門口就業,對我來說很不錯了,而且還能照顧家裡。」為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推進民生事業發展,全力促進就業創業,凱德街道積極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助力脫貧攻堅,解決當地群眾尤其是易地搬遷群眾的就業難題。
  • 英橋鎮春佳村:車間開在家門口 就業增收有保障
    ▌英橋鎮春佳村:車間開在家門口 就業增收有保障我是從三月份來到這裡工作的,每天工作八個小時,每個月工資有兩千多。可以讓我補貼家用,可以讓我家裡有更好的生活。感謝這個扶貧車間提供這麼好的平臺,讓我得到這麼好的工作機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薩爾達坂村村民:家門口就業,穩穩的幸福
    今年薩爾達坂村創新工作方法,村委會和經開區(頭區)農牧局駐兩河片區薩爾達坂村「訪惠聚」工作隊結合村民的家庭實際、個人需求以及村民掌握的技能,為他們推薦適合的就業崗位,幫助他們創業,拓寬增收渠道。蘇萬崗(右)給準備乘車的村民進行測溫44歲的蘇萬崗駕駛著村裡的S503路公交車往返於西山農場和薩爾達坂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葉廠長」的「好運」
    四年前,我還在為生計發愁,只能靠打零工維持生活,收入低、還不穩定。我記得那年春節,想添置些基本的家用物品,但兜裡沒錢。沒想到,短短幾年,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現在的話說,也算是實現了購物自由,新的家電、家具我可是都買齊了。我叫葉建明,今年41歲,是浦城縣蓮塘鎮九秋村十裡排自然村的村民。我的童年不太幸運,小時候遭遇了車禍,導致左腿殘疾。
  • 【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我臺國慶特別節目《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晚播出清徐縣專輯
    我臺持續推出的大型國慶特別節目《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晚播出清徐縣專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莫園村:「土作坊」榨出「黃金」油
    吳集鎮莫園村四組村民段竹林說,在外面務工的人,在這個季節都會回來摘茶籽,因為油茶是這裡的傳統產業, 每年農戶都要增加一萬多元,他已經摘了有十一天了,農曆初三就摘茶籽,每天都在山上面。每到11月份,村民們便把採摘好的油茶集中到榨油作坊中,經過預處理、冷榨、油渣分離等工序榨出油。
  • 李耀梅:厚繭雙手編織幸福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兮旦福。4年前,一場交通事故的遭遇,導致李耀梅四級殘疾,欠下了30萬元外債。她憑藉頑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硬靠著扎一把把掃帚、笤帚,用了3年多時間還清了債務,還供養女兒上了大學。新機械的發明不僅讓李耀梅擺脫了成天忙於剝皮、打捆、扎制等繁雜工序的困擾,也大大減輕了工作負擔,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質量,還為她打開了一條新的致富門路。這不,上午10點,一臺半自動掃帚機便被一名慕名從銀川趕來的客戶裝車運走。
  • 平泉:「小黃瓜」託舉百姓小康「大夢想」
    自2001年始經過16年的持續發展,榆樹林子鎮黃瓜產業不斷做大做強。截止2016年10月,全鎮設施蔬菜種植總面積達3.3萬畝,其中設施菜暖棚總面積達2萬畝,佔全部耕地面積的49%,大棚數量達到1萬個,戶均1.1個,已經發展成為享譽全國的中國北方規模最大的黃瓜專業生產基地。
  • 信宜:「合生元」杯「走進我們的小康生活」攝影大賽正式啟動
    為全方位、多角度宣傳信宜市,展示信宜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12月20上午,由市委宣傳部指導、市融媒體中心主辦的
  • Nature's Care品牌持續成長,第三新生產工廠2017年動工
    ,此外,第三新生產工廠也將於2017年動工,來因應市場上對Nature’s Care產品的強勁需求。我們在雪梨北邊的Belrose擁有兩座保健品製造廠,產量一年比一年增加,2017年還將增建2座新的倉庫、擴建第一與第二工廠生產線,以及開始建設第三工廠,以滿足市場需求。
  • 十九大時光|文化大院阿肯彈唱贊幸福生活
    「各民族同心同德奔小康社會……」10月20日,在昌吉市阿什裡鄉胡阿根村的文化大院裡,阿肯們邊彈邊唱,歌頌黨、讚美新生活。阿肯彈唱是哈薩克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和文化形式,2006年被列為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胡阿根村的文化大院裡,阿肯們聚在一起,用阿肯彈唱唱響美好生活,感恩黨的好政策。
  • 世界最大的美藤果油工廠落戶雲南
    原標題:世界最大的美藤果油工廠落戶雲南   日前,世界最大的印奇美藤果油工廠落戶雲南西雙版納,此項目已被雲南省列為「三個一百」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同時也將帶動雲南省木本油料產業發展,幫助山區農民脫貧致富。
  • 公墓建在家門口,半夜三更經常能聽到哭聲…
    「就是在我的住宅樓後邊建,我也沒意見。但它和我只有一牆之隔,清明節燒紙,一颳風,灰就能到我們家。而且每家都是孝子,來了不得哭嚎?大早上四五點就有人來這邊說話了。和我家緊鄰建了這麼大的公墓,非常影響我的生活。」公墓究竟為啥突然建到這了呢?
  • 這個村的環境整治有一手!
    村道兩旁綠樹成蔭,房前屋後乾淨整潔……從曾經的「深在閨中無人識」到現在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美麗宜居的生活環境讓薩爾闊布鄉庫爾克勒德克村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攀升,這是薩爾闊布鄉庫爾克勒德克村積極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一個真實寫照。
  • 投資2.5億建京津冀最大洗衣工廠!
    免費發布便民信息/商務合作/有獎爆料/  正能量 民生 奇人異事 突發  聯繫電話/微信:18931270121 微信
  • 小康不小康,黃埔娃帶你看家鄉!大賽截稿日期延至10月10日~
    在7月底啟動的由黃埔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舉辦的「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創作大賽中黃埔娃們懷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用生動的文字和優美的畫作為家鄉點讚為國家實現全面小康加油《我們的小康生活》-廣州石化小學-梁卓然指導老師:張娟《我們的小康生活》-廣州石化小學-趙津鑠指導老師:張娟《我眼中的小康生活》-下沙小學-秦贇指導老師:伍巧燕《快樂暑假》-廣州石化小學-吳小玥指導老師:楊星和《春風暖大地 》-九龍第二小學-葉森林
  • 塑料再生|我們的工廠
    我們立身於國家級產業基地,投身於新型環保科技建設,以發展新興特色產業為理念,建設塑料可循環再生工廠。塑料再生於環保產業中佔據著非常主要的位置,據了解,一個中等城市一年產生的廢舊塑料, 回收利用後可滿足近20家中小型企業塑料製品的原料需求。
  • 「燃情單車 縱行龍江」黑龍江首屆群眾騎行活動建三江站持續精彩
    建三江管理局副局長李榮華鳴槍出發。建三江管理局黨委委員、工會主席蒼雲講話並宣布開幕。9月10日,「燃情單車 縱行龍江」黑龍江首屆群眾騎行第三站活動繼續開展。同日,建三江首屆迷你馬拉松賽也鳴槍開賽。建三江管理局黨委委員、宣傳部長劉亞軍授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