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舊曆中,1~12月每個月份都有一個精緻的名字,比如現在的6月又被稱作「水無月」,到了7月則被稱為「文月」,那麼究竟這些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由於這個月親戚朋友經常往來,相處和睦,所以把這個月又叫做睦月(むつき),還有一種說法是從元月開始要變得和睦。
由於2月天氣寒冷,人們衣服穿了又穿,在日語中有「衣更著(きさらず)」的說法,「如月」就是由此轉換而來。
「彌」在日語中是「更加,越發」的意思,「生」則是生機盎然的意思。3月草木開始發芽,因此又叫【彌生】
在日本四月是水晶花開放的季節,水晶花在日本叫做「卯の花(うのはな)」,因此四月又叫做【卯月】
皐在古代日語中是稻作的意思,五月是種稻子的月份所以又被稱為皐月さつき。還記得《龍貓》中的主人公皐月嗎?
六月的日本,正值雨季,怎麼能叫【水無月】呢?錯了,這裡的「無」不是「沒有」的意思,而是「の」的意思,也就是漢語中「的」這個意思。所以水無月就是有水的月份,當然指六月啦
舊曆的7月有七夕,古代的日本人會在七夕的時候在紙條上寫上短歌或者字,以祈求神明庇佑。所以七月又叫【文月】。
舊曆的時間與現在的時間有所不同,舊曆的8月大概相當於現在的9月或者10月,這時候大約進入了秋天,樹葉開始凋落,所以8月又叫【葉月】
到了秋天,晝短夜長,在日語中被稱為「夜長月」,後來簡稱為【長月】
這裡的「無」與水無月的「無」是一個意思,都是「の」的意思,所以神無月大概就是神明在的月份。
舊曆的11月大概相當於現在的12月份左右,這時候天氣變冷,開始下霜,所以被稱為【霜月】
到了一年的末尾,寺廟的僧人開始到處奔走誦經,所以12月又被稱為師走
這些月份你都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