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白鸛是一種稀有的野生物種,通常來說,野生動物的數量可以很好的反映一個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因為只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野生動物才有生存的機會。然而,俄羅斯前段時間發現了一隻白鸛,科學家卻對此表示十分地擔心。
在動物研究領域,鳥類研究學家的任務往往更加艱巨。因為鳥類擁有翅膀,可以翱翔在浩瀚的天空中。鳥類研究學家只能在地面上利用望遠設備進行觀察,或者觀察落在地面上的鳥類。無論是通過哪一種方式,都比觀察其他動物困難的多。然而就在前段時間,阿列克謝·埃貝爾是一位來自西伯利亞的鳥類研究專家,他在巴爾瑙爾南邊六千米的一條郊外航線上發現了一種原本不屬於這個地方的物種,它就是一隻白鸛。
什麼白鶴,白鴿可能大家聽多了,白鸛這種生物還是第一次聽到。白鸛是一種大型的鳥類,它的翼展可以達到兩米多,體長一米左右。白鸛體重不是很重,只有七斤左右。但是它的壽命卻屬於中上的水平,可以達到二十六年。由於白鸛超長的翼展,所有它的飛行的時候可以滑翔,節省許多的體力。它的嘴部,頸部以及腿部都非常地細長,符合鸛類的基本特徵。白鸛生活的地方主要是沼澤地區,草地或者安靜寬闊的平原,特別是附近有河流,小溪,小樹林的存在。鳥類研究專家一般很少有機會看到白鸛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喜歡「隱居」。
白鸛的是一種群居動物,除了在繁殖期間,白鸛是成對的活動。白鸛群居的數目驚人,尤其是在遷徙的時候。通常情況下,每一次遷徙都有幾十或者上百隻白鸛的參與。白鸛在休息的時候,通常選擇在沼澤地,草地或者河流邊,由於白鸛的腿十分地纖細,我們可以看到白鸛的步伐十分矯健輕盈,一邊捕捉食物一邊跳躍。白鸛睡覺的姿勢也十分地奇怪,它把脖子縮成一個「S」的形狀,單腳站立。因為白鸛的體重較大,所以它們起飛的時候,需要像飛機一樣先助跑一小段距離,然後再用力拍打翅膀起飛。
白鸛的生性喜熱怕寒,所以它生活的地方主要位於亞熱帶地區,從亞洲的西南部到歐洲大陸都可以看到白鸛的身影。所以在每年冬天的時候,白鸛就會開始一場大型的遷徙活動,從亞熱帶地區飛向熱帶地區。在熱帶地區度過冬季之後,它們又會飛回原來生活的地方,飛行的路線最遠的可以達到幾千千米。所以,在通常的情況下,白鸛的遷徙路線中並不會途徑西伯利亞。所以在前段時間,阿列克謝·埃貝爾鳥類研究專家在這裡發現白鸛是一件極其不尋常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白鸛還是德國的國鳥。
白鸛之所以會出現在這種地方,阿列克謝目前還沒有得出準確的原因。一般情況下,我們發現稀有動物應該是一件讓人們值得開心的事情,這意味著這裡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一些原本不適合在這裡生活的動物也能存活下來。然而有專家卻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他認為這種白鶴是因為迷路才出現在這裡,而迷路的原因就是因為環境惡化影響了白鸛的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