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對我們中國人來講,就是血拼的剁手節。在加拿大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紀念日- 加拿大Remembrance Day,即國殤日,或者叫做陣亡將士紀念日,同時這一天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紀念日。根據籤署的停戰協定,第一次直接大戰的敵對行為「在第11個月的第11天的第11小時」正式結束。(「第11個小時」是指第11個小時,即上午11:00)
最初的停戰紀念日是在白金漢宮舉行的。雖然紀念日的傳統起源於停戰紀念日,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國家更改了它的名稱。大英國協成員國採用Remembrance Day,在第11個月的第11天(11月11日上午11:00)的第一個小時默哀兩分鐘,因為這標誌著停戰協定生效的時間。
國殤紀念日在加拿大受到高度重視,從國殤紀念日的一周前民眾就開始佩戴罌粟花,一直到11日11時默哀後摘下,以此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其他戰爭中犧牲的軍人與平民。對於剛來加拿大的人們來說,可能會有點不知所措,因為各學校都會有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也會要求大家募捐和配戴罌粟花(英文是Poppy)。
每年這一天會有超過1千300萬的罌粟花被加拿大人佩戴。塑料罌粟花花心黑點的直徑是 7.62毫米它代表著一顆7.62毫米寬的子彈射進了你我的心臟紅色的花瓣則代表著從傷口溢出的鮮血。它既告誡著我們戰爭的殘酷無情與血腥也代表著犧牲戰士們的鮮血。
佩戴的原因是一個加拿大軍醫John McCrae的一首詩《在法蘭德斯戰場》(In Flanders Fields)而來的,虞美人花被選擇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戰場法蘭德斯盛開著罌粟花,而且罌粟花的紅色正代表了壕溝中的鮮血。
佩戴罌粟花的傳統起源于于1920年,一個加拿大軍醫John McCrae的一首詩《在法蘭德斯戰場》(In Flanders Fields)這首詩中提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上的罌粟花。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戰場法蘭德斯盛開著罌粟花,而且罌粟花的紅色正代表了壕溝中的鮮血。
美國軍團(American Legion)因此以罌粟花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過世的美國軍人。後來,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退伍軍人,也採納這個習俗。所以說,在國殤紀念日,加拿大與英國的政府官員及國民,會以佩帶罌粟花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捐軀的軍人。
東部時間上午11點,渥太華上方的天空中響起一聲槍響,標誌著寂靜時刻的開始。受疫情影響,今年的紀念日規模縮小,避免大型聚會。全國各地的加拿大人則在網上或電視上觀看了儀式。由於天氣惡劣,取消了計劃中的軍用飛機的前飛。
往年溫哥華勝利廣場都是紀念日的重要聚集處,但今年因為省的COVID-19病例繼續上升,人們被要求在11月11日在家紀念「紀念日」,而年度紀念日典禮將改為直播。屆時,將會放置有限數量的官方花圈,並且被告知公眾不要在儀式結束後聚集在一起,將罌粟放在紀念碑上。
每年在勝利廣場舉行的紀念日紀念活動都是為了紀念加拿大的退伍軍人,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5周年。該服務由溫哥華紀念日委員會(溫哥華紀念日委員會)組織,該委員會由該市於1946年成立。
----
傳遞加拿大最新移民資訊
實時助力留學移民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