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李師傅將一個廢舊席夢思彈簧床墊拆解完成,將拆下的海綿、布料和彈簧墊芯分門別類。18日,長江日報記者在武漢首個低值回收物預處理中心了解到,運到該中心的大件回收物,經預處理後資源化利用,減量率達85%。
低值回收物預處理中心位於機電園路江岸環衛集團停保場一角,佔地面積約800平方米。現場分為工具區、分揀區、木材區和玻璃區四個區域。分揀區內,堆積著該區環衛集團8個子公司送來的大量大件垃圾,分揀員在此作業,對舊家具、舊床墊、舊沙發等進行手工分揀、拆解;玻璃區堆積著小山一樣的酒瓶、汽水瓶,分揀員會將透明及混色的玻璃瓶分開,由末端回收公司回爐再造。
李師傅將床墊放平,用刀片劃開表層布料,露出下面的填充物海綿。他和同事清理出大塊布料和海綿後,露出最下層鋼絲彈簧做成的墊芯,「彈簧可以回爐再造,海綿打碎了製作填充物,剩下一小部分垃圾沒法用,會壓縮填埋。」江岸區垃圾分類專班工作人員餘精鵬告訴記者,以前,床墊這類大件垃圾一直存在處置難題,現在經拆解處理,鋼絲和海綿因為都可回收利用,實現了大件垃圾的減量化。
木材區內,幾個分揀員將預處理過的廢木料裝了滿滿一車。這些廢木料多是拆解舊沙發和舊床架後剩下的。餘精鵬告訴記者,這一車木材將運往三環外的木材分解廠,打成顆粒後,統一運往外地,和秸稈一起製成燃料棒,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目前預處理中心分揀出的可回收物主要分四類:木材、玻璃、鐵及海綿,都會銷往不同的末端環保回收公司,其中木材是量最大的。
餘精鵬說,江岸區2018年開始嘗試玻璃品類的回收利用,去年9月,該區建立我市首個大件垃圾預處理中心,解決大件垃圾無人收的問題,回收利用、變廢為寶。
據了解,江岸區一年有近1萬餘噸大件垃圾雜物。中心運行以來,到場低值物經過預處理資源化利用,減量率達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