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載於《生活周刊》1554期,轉載請聯繫,並註明「來自生活周刊,微信號lifeweekly1925。」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近兩年時間保溫杯忽然紅遍神州大地,這種本不是最新高科技的家居產品如何蛻變成人手一個的標配呢?除了生理需求外,應該也有點社會意義在裡面吧。不能免俗,我也買了一個動物牌的保溫杯,喝著熱水的同時,不妨試著講講情懷。
1892年,牛津大學杜瓦爾爵士發明了真空保溫杯。也許他自己也不會想到,這個發明會改變一百多年後人們的生活方式。無論何時都能喝到溫暖的飲料,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在物資匱乏一切能源都還很奢侈的年代,簡直就是一種魔法。
因此,保溫瓶,在日語中被寫作「魔法瓶」。去年有部關於「魔法瓶」的日劇《PRICELESS》曾引起大家的懷舊情緒,由木村拓哉主演,通過此劇可以大概了解到保溫瓶的製作過程,劇中知難而上的精神讓人們不由回憶起昭和時代的點點滴滴。而保溫瓶保溫杯的第一波飛速發展時期,正是在日本的昭和年代。
其實你只要上網搜索一下那些動物品牌的年代表,就不難發現所有的技術突破幾乎都發生在昭和年代。為什麼是昭和年代?那時日本經濟正處在飛速發展的階段,所有人都在拼命工作,大阪世博會、東京奧運會、新幹線的通車無不激勵著日本人民向前衝的幹勁。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無論是一線工人還是辦公室文員,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儘可能發光發熱,如何照顧好在外工作的親人,讓他們在工作之餘還能喝一口熱茶呢。於是,保溫瓶成為了一時無可替代的明星產品。家庭主婦都會為丈夫或是孩子挑選合適的保溫杯,以至於現在我們看到的保溫杯基本分為三類:兒童型、簡約型、運動型。還有相應的衍生產品,保溫飯盒、保溫水壺和燜燒杯等。
據非官方統計,差不多從2010年後,由於日本經濟的持續低迷,昭和年代的產品重新又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除了保溫瓶銷量增長了30%外,蚊香、砂鍋、電風扇等家居用品也被擺上了貨櫃。原因很簡單,省電。
再看回我們身邊,和前一陣檸檬杯的熱潮一樣,保溫杯無非是在GDP增長到一定階段後,大家對於自身健康和生活品質的一個需求。左手一個水果手機,右手一個動物保溫杯,和情懷無關,這才是當下時尚青年的標配吧。
===================
生活周刊 lifeweekly1925
聊聊有型、有趣、有態度的生活美學。生活周刊——遇見,理想生活。
【更多推薦】
魔都單身男女關注「有情人 youqingrensh」公眾帳號,給你的TA更多偶遇你的機會
魔都收藏愛好者之家 生活周刊收藏俱樂部 lifeweeklycollection
青意社 qingyicland——我送你的禮物,是我理想中生活的模樣。
文藝連萌 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實踐者
點擊閱讀原文↓挑選和訂購2015年《生活周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