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人生最可悲之處在於,你害怕死亡,卻不得不眼睜睜看著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可是,人生幾十年彈指一揮,最後的日子已然來到。我想外婆她自己也是清楚的,到了她這個年齡,保健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作用了,因為太多的老人都活不到這個年紀。
我想起12歲那年我奶奶的離世。我的爺爺在爸爸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他們,奶奶陪著他們長大終身未改嫁,活得堅韌。可有一年隔壁的一對老年夫婦突然先後病逝,死亡,對她來說是一次打擊,並不是說老鄰居的死讓奶奶覺得悲傷——事實證明並沒有。老鄰居的死給她的打擊是:一同見證她們那個時代的老夥伴們都走了,這在赤裸裸地提醒著她大限將至。
我沒有辦法撫平她的恐懼。沒有任何人有辦法能撫平她的恐懼。我沒有辦法撫平我的恐懼,沒有任何人有辦法撫平我的恐懼。那年,我只有12歲。
生平第一次狂熱的愛上了哲學和心理學,就是在那個別人還在懵懂讀張小嫻和席絹的年紀,而我開始大量接觸這些書籍,開始嫌棄同齡人的幼稚,我於是在網上假裝自己三十而立,並在各種群裡聊哲學和宗教的話題,聊得比較多的是基督教和佛教,畢竟伊斯蘭教對非穆斯林來說比較陌生。那天有人問我:你如何看待基督教的原罪說。
我回答:我個人的理解是,原罪說的就是人的劣根性。佛教認為人是有佛性的,只是被無明遮蔽了。而基督教認為人殘存了上帝的形象,同時人又帶著從亞當而來的原罪。我個人認為,佛教和基督教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述同一件事,也就是尼採說的,人是一根繩索,在禽獸和超人之間。但是,雖然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示同一件事情,但佛教和基督教最後的解決之道也不同。佛教執著於無,我覺得涅槃寂靜說的就是死亡的狀態,而基督教執著於有。人雖然是從無中來,但此刻畢竟是有,無法接受回到那個無。佛教雖然看明了人生的真相,但太悲觀絕望——佛教讓泯然眾生沒有任何意義,而這沒有任何意義的人生又為何還有各種不公和苦難?於是在涅槃寂靜前有六道輪迴說等等試圖來解釋不公和苦難,但最終,還是通往涅槃寂靜,也就是那個徹底的無。
我告訴他:我不是一個篤信者,我是一個懷疑者,一直在懷疑。但我相信,一個一直在懷疑的人才是真正的篤信者。
佛說:成住壞空。人生短長,並無別事。這是網絡上的句子,後一句應該是網友加的。人生已經定型,美好的年華隨風而逝,如今到了我這個年齡,真真實實從非佛教的角度體會到了什麼是成住壞空,這是人生必經的四個階段。信仰能夠擦去我們的眼淚撫平我們的傷痛成為我們傾訴的樹洞。
不想死,就好好活。可無論怎麼好好活都通往空。唯有相信成住壞之後不是空,你才明白怎樣活才是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