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夏季的喧囂,冬季的衝繩多了一份寧靜。來自太平洋的水汽,溼潤了這裡的大小島嶼。豐富多樣的珊瑚環境,愈發襯託得海的色澤清澈鮮明。
衝繩是日本最貧困的縣,其教育、就業等各方面的數據在日本國內均排名末尾,人均收入不足東京的一半。當地人多將之歸咎於美軍基地的噪音、限高和飛行安全問題,使企業不願在這裡投資建廠。
美軍基地的存在為衝繩帶來了別具一格的「美國派」。
「別看民眾抗議聲音猛烈,但他們都是靠基地收入吃飯。」在衝繩中部的嘉手納美軍空軍基地旁,我聽到好些導遊這樣給中國遊客介紹。
▲嘉手納美軍空軍基地
這樣的評價不無道理。對於依託基地生存的本地人來說,基地的存在衍生出了一種衝繩特有的基地經濟——衝繩41個市、町、村的GDP都與美軍基地關聯。
然而,近年來隨著本地民眾與駐衝繩美軍關係的惡化,「基地經濟」也走向衰落。2016年,美軍基地的創收為2000萬日元,但觀光帶來的收入為6000萬日元,是基地的三倍。因此,衝繩越來越倚重旅遊業的發展。
距衝繩嘉手納空軍基地不遠處,巨大的紅色摩天輪在湛藍的天空下緩緩旋轉,入口處的大招牌告訴外界,「美國村」到了。
▲美國村
當地人告訴我,這裡過去是衝繩絕對的購物中心。但在2016年4月底,衝繩發生了美軍基地僱員姦殺衝繩少女事件之後,衝繩美軍部隊為了平息當地民眾的憤怒,宣布禁止士兵零點之後外出以及在基地之外的地方飲酒。自從禁酒令下達後,來「美國村」找樂子的美國大兵越來越少,許多店都搬到了那霸的國際通商業街,夜裡9、10點之後,「美國村」便歸於沉寂。
無論是在「美國村」,還是在國際通,常常可以看到美軍士兵與本地女性親密逛街的景象。雖然當地的輿論一直排斥美軍,但由於衝繩失業率持續在高位,一些在基地裡工作的,或在酒吧裡上班的衝繩女性卻越來越樂意嫁給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