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毒品定義的由來

2021-02-15 劉學雲律師

根據199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禁毒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的規定,走私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將其運輸、攜帶、郵寄進出國(邊)境的行為。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走私進口的毒品,或者在內海、領海運輸、收購、販賣毒品的,以走私毒品論處。

在調研過程中,有意見認為,目前毒品走私行為不應僅限於內海、領海,亦應包括界河或者界湖。經研究認為,《刑法》第151條、第152條和第347條規定了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物品的犯罪,走私這類物品相比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的社會危害性更大,因此《刑法》規定只要實施了走私此類物品的行為就構成犯罪。第347條「走私」毒品的定義應與《刑法》第151條、第152條「走私」定義相協調。

2000年《海關法》修改時,針對當時在界河、界湖運輸、收購、販賣國家禁止進出口物品犯罪比較嚴重的情況,對按走私行為論處的條款進行了補充和修改。根據《海關法》第83條第(二)項的規定,在內海、領海、界河、界湖,船舶及所載人員運輸、收購、販賣國家禁止或者限制進出境的貨物、物品,或者運輸、收購、販賣依法應當繳納稅款的 ,沒有合法證明的,按走私行為論處。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根據《海關法》的規定,將《刑法》第155條第(二)項修改為「在內海、領海、界河、界湖運輸、收購、販賣國家禁止進出口物品的,或者運輸、收購、販賣國家限制進出口貨物、物品,數額較大,沒有合法證明的」,以走私罪論處。經反覆研究並徵求有關部門意見,增加規定了「界河、界湖」,對「走私」毒品的定義作了補充和完善,以與《海關法》規定相一致。

相關焦點

  • 8名中國船員涉嫌走私毒品在澳大利亞受審
    涉事船舶參考消息網12月19日報導 外媒稱,澳大利亞警方12月18日表示,8名中國公民因利用一艘大型商船走私毒品出庭受審。報導稱,對商船的搜查仍在進行當中,有關毒品的種類和數量尚未披露。據當地媒體報導,8名被告沒有做出有罪或無罪陳述,也沒有申請保釋,將在下個月再次出庭。另據法新社報導,澳大利亞警方已經發現了其它的毒品走私案與中國人有關:澳大利亞警方於11月20日在雪梨Miranda區逮捕了兩名中國籍男子。他們被指控從義大利走私半噸多毒品,運到雪梨博塔尼港口。
  • 桂林查獲走私新型毒品「藍精靈」500粒,危害是傳統毒品的1000倍
    代購處方藥竟是國家管制的新型毒品。
  • 禁毒教育|淺析毒品的定義
    但是正如毛澤東所言:「我們討論問題,應當從實際出發,而不是從定義出發。」 因此就毒品的定義而言,我們不光要讓老百姓了解,我們更要讓老百姓學會辨識,這才能起到預防毒品的效果。以下是幾個辨識毒品的方法。1、 識別鴉片和海洛因鴉片為一種黑褐色膏狀物,有一種特殊的嗆人的氣味,沒有嗅過的人如果近聞,可刺激你不自禁地打噴嚏。
  • 臺灣最大宗走私毒品案告破 查獲毒品高達1783.5公斤
    臺灣「法務部」調查局、「財政部」關務署13日在臺中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4月2日破獲的臺灣最大宗毒品案,並在現場展示收繳的毒品和藏毒模具。
  • 【毒品走私大案!】Cannington起獲200公斤毒品,7名中國籍男人被起訴
    而這些毒品涉嫌由一艘來自中國的拖網漁船走私到澳洲,而就在三周前這艘船在Geraldton被攔截。至少7名中國籍人士參與此次走私毒品大案並在本周已經秘密在珀斯過堂。這次繳獲的毒品街頭價值大約2億元。而這些人為一個犯罪集團工作,9個月前西澳破獲的史上最大毒品案也是他們這個集團幹的。這些毒品是警方周六在East Cannington的一個房子裡繳獲的。多虧聯邦和州警方聯合調查對這個團夥進行長達數周的監視。
  • 臺灣破獲毒品走私大案 查獲逾300萬顆毒品「一粒眠」
    臺灣「一粒眠」製毒技術成熟,屢屢「輸出」島外,臺調查部門11月1日宣布查獲利用海運貨櫃走私出口的60大箱「一粒眠」,總數達300多萬顆,巿價近7億元(新臺幣,下同,約合人民幣1.5億元),系近年島內最大宗案件,可供300萬人吸食,幾乎「可迷昏全臺北市民」,目前已拘提負責運輸的吳姓、高姓嫌犯移送偵辦。
  • 菲律賓毒品走私物流鏈是這樣的……
    由助理檢察官查理˙虞希特寫的決議書說:「被告等聲稱他們要進口及向海關局報關的貨物是砧板、鞋類及鑄模,他們辯稱他們不知道收到的貨物內隱藏了毒品,然而,司法部認為被告等的辯詞沒有理據,不值得考慮。」  該決議書補充說:「以合法的貨物隱藏毒品,是要使後者逃過被偵察,問題是他們的行動是經過策劃的串謀,沒有這樣的行動,非法的進口是無法成功的。」
  • 女子走私毒品被捕:體內藏138粒興奮劑膠囊,價值406萬元
    據日本媒體 9 月 13 日報導,日本東京警方逮捕了一名英國女子,該女子在本月初抵達日本時,被海關發現體內藏有興奮劑毒品。之後,警方指控朗布爾違反了《興奮劑控制法》,原因是她走私了這些膠囊。經證實,每個膠囊中含有近 6 克的興奮劑毒品。朗布爾說:" 膠囊不是我自願吞下的。我在泰國昏迷的時候被迫服下了膠囊,但我不清楚當時的情況。"
  • 帶兩瓶止咳水卻被海關逮捕了,六旬老漢涉嫌走私毒品
    這不是很正常嘛大多都是價格便宜、口碑好的藥品自用也好,贈親友也好體面又實用可是,沒想到出事了……       這位老漢入境時,因被海關抽查時發現違規攜帶了2瓶止咳露,涉嫌觸犯了一個聽上去挺可怕的罪名:走私毒品罪,被深圳檢察院審查逮捕了!「珮夫人止咳露」是啥?
  • 帶了兩瓶止咳露,結果以走私毒品罪被逮捕了!這些常見藥不能帶入境!
    誰去香港沒有買點藥阿,自用、贈送親友兩不誤阿……然而,事件的發展卻出乎所料……這位老漢入境時,因被海關抽查時發現違規攜帶了2瓶止咳露,涉嫌觸犯了一個聽上去挺可怕的罪名:走私毒品罪,被深圳檢察院審查逮捕了!
  • 重要提示:從香港購藥品入境有可能涉及走私毒品罪!珮夫人止咳露居首
    2017年6月份 一位65歲的老人攜帶兩瓶珮夫人止咳露入境; 2017年底 一位80多歲的阿婆從香港攜帶四瓶止咳露入境 都以涉嫌「走私毒品罪」,被公安機關批捕。未按常規申報涉嫌走私毒品罪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明確:違規攜帶止咳露入境的行為,涉嫌走私毒品罪。
  • 一臺客涉毒品走私在大陸被捕 臺網友:活該去死
    ▲報導截圖近日,一名臺灣旅客在行李中攜帶了60瓶甘草止咳水,因涉嫌走私毒品,福建省福州海關所屬平潭海關緝私分局依法對這名旅客執行逮捕。島內眾多媒體均對此事進行了報導。▲其中大多數網友表示,「絕對是拿去賣,支持給他判死刑。」「只能說這叫活該,去死好了。」
  • 就帶了兩瓶止咳露,結果以走私毒品罪被逮捕了!這些常見藥不能帶入境!
    誰去香港沒有買點藥阿,自用、贈送親友兩不誤阿……然而,事件的發展卻出乎所料……這位老漢入境時,因被海關抽查時發現違規攜帶了2瓶止咳露,涉嫌觸犯了一個聽上去挺可怕的罪名:走私毒品罪,被深圳檢察院審查逮捕了!
  • 【重磅】繳獲「K粉"345公斤,抓獲5名臺灣毒販,福建破獲特大製造走私毒品案!
    25日,福建省公安邊防總隊對外發布一起特大製造、走私毒品案
  • 毒品竟然網絡銷售!博興警方破獲一起網絡販賣毒品案!
    【法律速遞】:       刑法第347條.[2]第三百四十七條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  (二)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集團的首要分子;  (三)武裝掩護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
  • 就帶了兩瓶止咳露,被以走私毒品罪逮捕了?!柳州人這些常見藥,千萬不能帶入境!
    ▼這位老漢入境時,因被海關抽查時發現違規攜帶了2瓶止咳露,涉嫌觸犯了一個聽上去挺可怕的罪名:走私毒品罪,被深圳檢察院審查逮捕了! 咳嗽藥為「精神藥品」?換句話說,被列入精神藥品管理目錄後:含有可待因的止咳露、止咳水已屬於毒品的範疇。而毒品犯罪沒有數量限制,也就是說,哪怕你只帶了一點點止咳露,未向海關申報而入關,就已經涉嫌:走私毒品罪!
  • 【毒界奇葩】中國男子涉嫌將毒品偽裝成辣油向日本走私被捕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東京海關在從中國空運到東京某臺灣料理店的40瓶辣油中發現了大約8公升液體毒品。
  • 毒品可怕,但比毒品更可怕的是毒販
    大家都知道,毒品固然可怕,但你不去碰它,它就無法對你造成傷害。反而是那些毒販子,他們遠比毒品要可怕得多。由於我國對毒品打擊力度是非常嚴厲的:《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規定:走私毒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
  • 一點法律(刑法121期)毒品的範圍及毒品數量的計算原則
    第三百五十三條 【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毒罪;強迫他人吸毒罪】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強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引誘、教唆、欺騙或者強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從重處罰。
  •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萊陽警方破獲一販賣毒品案!
    (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50克以上或者其它毒品數量大的;(二)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集團的首要分子;(三)武裝掩護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四)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的;(五)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