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出席首屆「」國際人類博愛日「慶祝活動
聯合國訂定從今年起,每年於2月4日慶祝國際人類博愛日。在今年首屆國際日當天,教宗方濟各也以線上連線的方式參與了慶祝活動。這次活動由穆罕默德·本·扎耶德(Mohammed Bin Zayed)酋長主辦,以虛擬方式進行。阿茲哈爾大伊瑪目塔伊布(Ahmad Al-Tayyeb)、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其他重要人物一起出席了本次活動。
據亞洲新聞網報導,教宗方濟各在發言時稱大伊瑪目塔伊布為「我的兄弟,我的朋友,為兄弟情誼共同奮戰的同伴」,他表示,兄弟情誼的對立面不是冷漠,而是仇恨。他說:「今天沒有時間冷漠了。我們不能以距離、漫不經心、不在乎為逃避的藉口。我們要麼是兄弟,要麼一切都會崩潰。」
教宗強調說,「兄弟情誼是敞開雙手。兄弟情誼意味著尊重,意味著開放的心態,意味著堅定信念。因為如果以各自信念為談判條件,就沒有真正的兄弟情誼。我們是兄弟,由同一位父所生。各自擁有不同的文化、傳統,但大家都是兄弟。在尊重我們不同的文化和傳統,我們不同的公民身份同時,必須建立這種兄弟情誼。不是通過談判,而是聆聽。這是真誠接納的時刻,毫無疑問,沒有兄弟的世界就是敵人的世界。教宗再次強調:忽視是一種非常微妙的仇恨形式。只需忽略,無需戰爭就可以結成敵人了。
接著,教宗方濟各向2021年促進「人類兄弟情誼扎耶德獎」(Zayed Award for Human Fraternity)的獲得者表示祝賀。他們分別是法國「伊瑪德青年與和平協會」(Association IMAD pour la jeunesse et la paix)的創始人齊亞騰(Latifa Ibn Ziaten)女士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
教宗將三位教會聖師列入《羅馬禮儀通用日曆》
2月3日,梵蒂岡新聞網發布消息稱,教宗方濟各「鑑於最近承認西方和東方幾位聖人為教會聖師的榮銜」, 授權聖座禮儀及聖事部頒布法令,將三位聖師以自由紀念日列入《羅馬禮儀通用日曆》。
他們分別是:
納雷科的聖額我略,他是位隱修士,也是神學家、詩人和宗教作家,作品包括對《雅歌》的評註、眾多讚美詩,以及「納雷科」詩體的95篇祈禱文集。在他的神學思想中留下了聖母學的重要成分,其中包括預先提到始胎無原罪的信理,這條信理在800年之後才宣布。2015年,教宗方濟各宣布他為教會聖師。紀念日設在2月27日。
阿維拉的聖若望,他是生活在公元16世紀的人,他勸勉人們度熱情的使徒和傳教生活,從默觀和在普遍成聖的召叫上奮發努力做起。他把瑪利亞視為母親和典範,為他日後的聖母靈修學奠定了基礎。他也受到宗教裁判所不當的指控,說他傳播異端。後來,他被撤回了不公正的指控。在隨後的年代裡,他成了一些偉大聖人的知友,也是那個時代最有聲望和最受歡迎的靈修導師。2012年10月7日,本篤十六世教宗宣布他為「教會聖師」。紀念日設在5月10日
賓根的聖女伊爾德加爾達是位具有卓越智慧和多面才華的女性,進入本篤隱修院並且做了院長。她是作家、神秘學家、哲學家和神學家,會譜曲,又精通自然科學和醫學,曾為親王、教宗和皇帝擔任顧問。她的思想寫成筆記和書籍,使她名聲遠揚。後來,她在賓根附近的山上創立了第一所隱修院,1165年又在對面的河岸上建立了第二所會院。2012年,本篤十六世教宗宣布她為教會聖師。紀念日設在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