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才是好的醫療模式?醫生僅僅為患者治好病就夠了嗎?在疾病背後,患者本人更需要醫生的關注。在義大利研修期間,劉月明醫生被小丑醫療震撼到了,孩子竟然能如此歡快的進行就醫,這是他從來沒見過的場面。於是,他積極地把這種醫療模式引入四川,從最初嚇跑孩子,到現在人人稱讚的小丑醫生,到底經歷了哪些?
劉月明
四川省小丑醫生公益慈善促進會發起人
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
今天,大家看到我的衣服,樣子可能跟普通的白大衣不太一樣。這一切要從2015年我到義大利錫耶納大學研修說起,在那裡,我發現了非常奇怪的一幕。
有一次,我們看到一群穿著白大衣,帶著紅鼻頭和各種各樣奇怪道具的人來到兒科病房,當時兒科病房的氛圍一下就不一樣了。小朋友的目光都被吸引過去,我們能夠看出來這些小朋友不是第一次見到這群人。前一刻,這個病房還顯得死氣沉沉,他們來了之後,馬上變得生機勃勃。
這個時候,我們發現正在接受霧化吸入治療的小朋友在哭鬧,怎麼也不肯把霧化吸入機放到自己的嘴上接受霧化吸入治療。其中一位治療師拿出一個和霧化吸入器非常相似的泡泡機,他和這個小朋友一起玩吹泡泡,泡泡在燈光下變幻出五顏六色的顏色,非常漂亮,小朋友特別高興。這個時候,治療師就告訴小朋友,你只要把這裡面的白煙吸到自己的身體裡,它就會在你的身體裡變成彩色的泡泡,這些泡泡可以殺滅細菌,然後你的咳嗽就會好了。這個小朋友通過這種方式順利地完成了霧化吸入治療。當時我們覺得很神奇,原來醫院看病還可以用這種方式進行。
一剎那,我就想到了我的病房。我是一名燒傷整形科的醫生,我們的病房經常要給小朋友換藥。大家如果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會知道小朋友在這個過程中是非常痛苦的,經常會撕心裂肺地痛哭。
另外我們知道在大型三甲醫院就醫是很麻煩的,往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醫護人員工作又比較繁忙,所以病患就診的時間非常短。因為這樣繁忙的工作,大部分的醫生只看到疾病,沒有看到疾病背後的人。
現在的醫療模式非常推崇的是「生物-心理-社會」三位一體的醫療模式。這個醫療模式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一個健康的人應該身體上沒有病,這是生物模式,然後心理上要健康,最後還要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只有三位一體才能成為一個健康的人。那麼,我們的醫療也要遵循這種模式。
三個月的研修時間非常短,但是我們也深刻地體會到我們的醫療技術和醫療設備跟國外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有些方面甚至已經超過了他們,但我覺得在醫療人文這一塊做的確實不夠。
後來我們了解到,他們的這種醫療模式在國外被稱為「小丑醫療」,提供這種小丑醫療服務的人被他們親切地稱為「小丑醫生」。
這種理念最早是由美國的一個傳奇的醫生——亨特·帕奇·亞當斯最先提出來的,他的這種理念被迅速地推廣到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已經成為替代醫療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在很多發達國家已經成為標配。他的事跡也被拍成一部電影,叫做《心靈點滴》。
從義大利研修回來之後,我們就在想既然我們的人文一直做的不太好,那我們就從我們能夠入手的地方做起。能不能把小丑醫療這麼有魔力的一個醫療形式引入到我們國內?
於是,我所在的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和雅安市人民醫院三家單位就倡議成立了小丑醫療志願服務團隊。後來,我們了解到其實我們國內在一年前就已經開展了,他們是廣東省婦幼的唐遠平團隊,而且開展的比較好。最有幸的是,剛好他們團隊的骨幹成員饒金醫生在華西醫院進修,我們就把他邀請過來給我們做培訓,饒金醫生毫無保留地把他們的經驗和教訓都告訴了我們。
我們自認為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在當年的12月底進行了一次試水。我們走進病房,有一些小朋友比較歡迎我們,但是有一些小朋友躲著我們,還有一些小朋友乾脆被我們的裝扮嚇哭了。這個時候我們在想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的團隊進行了探討,小丑文化在西方國家非常發達,他們的影視劇和文化傳統中經常有這種形象出現,當地的小朋友對這種小丑形象非常熟悉,所以他們天然地有親近感。我們由於沒有這種文化模式,所以一些小朋友不太能夠接受。
我們就想怎麼才能本土化呢?實際上它的本質就是通過藉助這種工具和小朋友建立聯繫。後來,我們就用了小朋友喜聞樂見的方式,例如,藉助孫悟空、熊大熊二、米妮這種形式來跟小朋友互動。大家看到我身上這個白大衣和義大利人的差不多,但是大家可以看看我們後背,這個logo就是我們本土化的一個標誌,因為我們在四川,所以就畫了一個戴著聽診器的熊貓。
在這之後,我們就遇到了一個得白血病的小女孩,她已經進入中晚期。我們通過醫生了解到如果沒有骨髓移植,這個小女孩很難有治癒的希望。她一直有一個看流星雨的願望。當時了解到這個願望後,我們很為難,我們怎樣實現她這個願望呢?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流星,哪怕真的有流星了,怎麼從隔離病房帶她出去看呢?
我們團隊的一個成員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比較簡陋但是很有效的辦法,在一個很小的紙箱上刻了星星,我們買了一個強光手電,就這樣人為製作了一個星星燈。我們經過精心準備後,進入隔離病房,把燈關上,窗簾拉起。然後把強光手電打開,晃動星星燈,模擬流星從上面通過,雖然很簡陋,但是小朋友在流星閃過時非常虔誠地許下了願望。
活動結束之後,我們問小女孩許的什麼願望,她有點害羞,沒有告訴我們。後來我們通過她的媽媽了解到她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希望自己的病能夠好起來,再回到學校和小朋友一起上學。我們團隊聽到以後有點傷感,覺得這個小朋友的病比較重,沒有骨髓移植很難活下去,所以她的這個願望可能很難實現。
但是,經過這一次小丑醫療活動,小女孩實現了自己在流星下許願的願望後,她獲得了和疾病抗爭的信心,更加積極地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最讓我們不可思議的是半年之後,我們真的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小女孩的骨髓配型成功了,而且有一家公益機構捐助她進行了骨髓移植,她健康地回到了學校和小朋友們一起上學。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我們團隊成員都非常感動,我們能以小丑醫生這種身份參與到這個醫療奇蹟中,我們自身感到非常幸運。這個故事一直激勵著我們的團隊把小丑醫療進行下去。
在那之後,我們遇到一個小男孩,他需要做手術,但是他非常恐懼手術,做術前準備時,他拒絕醫護人員的接近。
我們了解到這種情況後,派出了一個志願者,首先跟他做朋友,跟他一起玩遊戲,然後又帶他到和手術室環境很相似的地方去熟悉環境,我們的小丑醫生志願者還陪他一直走到麻醉間,在歡聲笑語中就完成了麻醉。後來我們了解到,小朋友是在歡聲笑語中進入麻醉還是在哭泣掙扎中進入麻醉,然後醒來對他的心理創傷是完全不一樣的。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受到了一些啟迪,我們大多數的恐懼來源於對未來的不確定,就是我們不知道即將發生什麼事情。所以,我們就設計了一種模擬就醫的體驗活動。
我們讓小朋友自己扮演醫生,然後誘導他,你的這個玩偶生病了,怎麼辦呢?小朋友就說,那就去看醫生啊。我們給他們提供一些道具,這些道具都是模擬的,一般不會傷到人。我們提供一個聽診器,他們就知道要去聽心音和肺部。我們拿出壓舌板,他們就知道要看喉嚨,要張開嘴,啊-啊-啊。拿出體溫計,他們會知道往腋窩裡夾。當我們最後跟他說,你看這個體溫計,度數已經顯示發燒了,怎麼辦?我們再給他一個模擬的注射器,他就知道要打針。
這種模擬就醫形式讓小朋友知道到醫院裡會經歷哪些事情,並且讓他們意識到醫院裡大部分的檢查和相關的處理並不會有傷害和疼痛。有過這樣的經歷之後,家長下一次再帶小朋友去醫院,他們就會主動配合醫生,甚至當醫生拿出聽診器,就知道要把衣服撩開。拿出來體溫計,就知道用胳膊去夾。這樣,小朋友的就醫就可以非常順利的完成。如果家裡有小朋友的話,我建議大家可以做一做這種模擬就醫的體驗,非常有效。
2018年,我們科室收治了一例大面積燒傷的病人,他是一個工人,掉到鋁水池裡造成了全身70%的皮膚被燒焦。我們治療的比較及時,也比較順利,先後經過了四次植皮手術,基本上把他身上的皮給癒合成功了。
但是這個時候,我們遇到了一個問題,他出現了嚴重的焦慮,睡不著覺,而且他告訴我們一睡著就有人要壓他,然後馬上驚醒,還說非常恐怖的夢話,經常在睡夢中被驚醒。我們當時懷疑他是不是患了一種心理障礙,請神經內科的醫生跟我們一起會診,結果證實了我們的想法,他實際上得了創傷後應激障礙。
這種病在受到強烈刺激的人身上容易出現,比如上過戰場、經常看到非常慘痛場面或者自身受到嚴重損傷的人。大面積燒傷病人也有一定的比例出現,以前我們也遇到過,一般來說服用了精神科醫生開的抗抑鬱藥之後都會有很大的好轉,但是這個人的狀態一直都不是很好。
那時恰巧,我們邀請以色列的團隊給我們做培訓,就把這個情況跟以色列的老師講,他告訴我們這個時候要尋找他平時喜歡做什麼、擅長做什麼,我們要讓他重拾自信心,給他的心靈賦能。
後來,我們通過他的愛人了解到,他平時喜歡唱歌而且唱的還不錯。我們練習了他喜歡的歌,帶著樂器就進入了他的病房。我們後來也多次採取這種形式跟他交流,做陪伴,他很快就度過了這段艱難的時期,身體也開始漸漸地康復。
他現在還在我們的病房裡進行康復鍛鍊,我們見到他就會問,老肖,你今天又在病房裡走了幾圈啊?他會很高興地說,我今天走了十圈!
最讓我們感動的是,他還會以身作則去幫助一些身邊的朋友,植皮手術,如果大家沒做過的話,會很恐懼。老肖就會現身說法,你看我的頭皮被取了四次,現在頭髮都長得好好的!他的說法會非常有效,這讓我們非常感動。
我們還經常組織志願者在兒科病房進行一些簡單的遊戲,我們的一個志願者學會了魔幻泡泡秀,把兒科病房變成了一個歡樂的海洋。
我們經常聽到小朋友在說,哎呀,爸爸媽媽,我還要來醫院,這裡有小丑叔叔和小丑阿姨,好高興啊,他們的爸爸媽媽也被逗得哭笑不得。
我們還嘗試用這種方式進行健康教育,比如,我們設計了福爾摩斯探案集的方式讓小朋友學洗手。我們先在手上抹上螢光粉,然後跟小朋友握手,這樣小朋友的手上就沾上了螢光粉,再讓他們去洗手,選其中一個小朋友扮演福爾摩斯,小朋友洗完手被福爾摩斯用光一照,發現他手上還有螢光粉,就會說,哎,逮到你了,你手上的細菌沒有洗淨。小朋友對這種形式喜聞樂見,七步洗手法掌握的非常好。
我們還設計了情景模擬做海姆利克和心肺復甦,這種形式讓小朋友掌握得非常好,一般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能把要點掌握得非常棒。
我們的行動也感動了我們身邊的人,我和同事的孩子們看到我們的行為,也找我們要當小丑醫生。
剛好這時,我們病房裡來了一個老大爺,這個老大爺的就診之路不是很順利,在來我們醫院之前已經先後進行了三次手術,但是都誤診了,到我們這才確診是溼疹樣癌。我們給他做了根治術後,他的心情一直不太好。我們的孩子們經過精心的準備,為老大爺表演了舞蹈和音樂,還給他帶了祝福卡。當時,老人家感動地流下了眼淚。
經過這次小丑醫療,我們發現這個老人家心情逐漸開朗起來了。這次活動後,我們的孩子也受到了教育,他們深刻地感受到幫助別人也能溫暖到自己。
通過這麼多年的醫療實踐,我發現醫療單純地關注技術是遠遠不夠的,關注病人的心理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國家有個諺語「笑一笑,十年少」,西方國家也有一個諺語就是「快樂是治癒疾病的一劑良藥」。我們的研究表明,在愉快的狀態下,我們的生理狀態會向好的方向發展,比如,我們的心率會下降,我們的呼吸會變平穩,血壓會下降,最重要的是我們驗血的時候會發現炎症介質也會下降,而且免疫細胞的活力會增強。由此,我們就知道快樂其實是可以帶來很多好處的。
一個腫瘤科的同事說,到最終,我們醫療的本質是人文,我一直認可這個說法。到最終,我們很多醫療手段已經無能為力了,這個時候怎麼讓病人走得更有尊嚴、怎麼讓他走得更安寧,這些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小丑醫生關注心理,傳遞愛心和快樂,它本身是自帶溫暖的。為了把這種理念傳遞下去,我在我們學校開展了選修課,讓我們的學生儘早地接觸這種理念,並把這種理念傳播出去。我們也經常邀請國外友人來給我們做相關的訪談,我們已經連續做了三屆小丑醫療培訓班。
2017年,我們的團隊就成立了,但到現在為止還是以醫護人員為主。我覺得我們的團隊還很弱小。在這裡我呼籲更多的社會人士參與進來,你如果是有音樂技能,可以開展音樂治療;你如果有幽默細胞,可以給患者帶來開心;你如果有經濟實力,也可以讓我們的團隊做得更好。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參與,我們小丑醫生一定能夠走得更好,讓我們都能夠帶上紅鼻頭,一起通往快樂。
編輯:霍元傑 審核:熊文爽 陳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