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的夜班12小時:工作生活中找平衡
兒研所夜間急診室內 | 中新網
@中新網 近日,記者走訪了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記錄了一位夜班急診醫生的12小時。凌晨1點,37歲的主治醫師呂芳已工作了5個多小時。從前一晚19:50坐進診室,已連續問診了近30名患兒,洗手間都沒去過一次。
一邊是診室裡的通宵達旦,另一邊是候診區裡的大排長龍。和呂芳一起出夜班急診的還有5名醫生,面對兩三百個夜間急診患兒,他們一刻不敢停歇。
常年與患兒打交道的呂芳,自己和同為醫生的丈夫也有兩個孩子要照顧。「上有老下有小,而自己工作的特殊性,一方面覺得對不起孩子,沒有時間多陪伴他們,另一方面也覺得對不起父母,讓他們平添奔波。」呂芳說,每一個醫生的家庭都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唯有堅持。
「小丑」醫生:逗樂病人並非最終目的
宋龍超與患兒互動 | 新京報
@新京報 宋龍超和團隊成員們身著紅黃交錯的白大褂,套上紅鼻頭,頂著花花綠綠的爆炸頭,邁著滑稽的步伐走進來了。白色的病房漸漸被各種顏色填滿,四川省人民醫院血液腫瘤科病房內,7歲的白血病女孩眼前亮了起來。
宋龍超是名「小丑醫生」,如今擔任四川省小丑醫生公益慈善促進會項目部的負責人。作為替代醫療的一種,其旨在藉助幽默的力量,緩解患者的恐懼和焦慮,增強依從性,更好地完成檢查和治療。
對從事這一志願活動的醫護而言,他們會面對行業內外的誤讀,宋龍超解釋道:小丑醫生不是小丑。不過度依賴誇張的道具和服飾,而是內化為一種醫護人員都能習得的診療方式——即時、完備、快樂醫療。
日喀則邊防哨所迎來「籤約醫生」
@解放軍報 仲秋深夜,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醫生龍銘的手機響起。接通視頻,西藏軍區某邊防哨所軍醫鄧建偉語氣急切:「戰士王謙誤傷右眼傷情較重……」龍銘立即通過視頻指導鄧建偉完成緊急治療,戰士傷情得到及時控制。
長期以來,基層連隊基礎醫療力量比較薄弱,駐守偏遠地區、參加野外駐訓官兵存在看病難等問題。而近期出現的「哨所籤約醫生服務平臺」則解決了該難題,龍銘便是一名籤約醫生,僅今年8月,龍銘就協助邊防哨所軍醫完成各類醫療處置20餘次。
據了解,籤約醫生在協助診療基層官兵的同時,還定期通過網絡遠程服務,為官兵制訂疾病防治方案,提供預約診療、遠程會診和協調轉診等服務。日喀則軍分區試行的「醫生籤約邊防哨所服務」已為150餘名高原哨所官兵建立了健康檔案。
上海百歲老人增至2657人,女性佔75%
112歲的徐素珍老人 | 上海市民政局
@澎湃新聞 10月7日是重陽佳節,上海市民政局發布了2019年上海百歲壽星榜。112歲的徐素珍老人(女)成為上海最高齡的老壽星;110歲的宋洪根成為上海最高齡的男壽星。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上海百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657人,其中男性佔25%、女性佔75%;從年齡上看,100-102歲佔83%、103-105歲佔14.5%、106歲及以上佔2.5%。此外,99歲是「準百歲壽星」,共有1818人。
閱兵式上的運-9醫療機:小型手術可在空中進行
@央視新聞網 在今年的國慶閱兵中,空中梯隊「明星戰機」組團亮相,其中運-9醫療機,是加裝機載醫療救護系統,對飛機相關系統進行適應性改進研製而成的專用醫療救護飛機,配備7名專業醫療人員以及重症監護、心肺復甦、心電超聲等多種醫療設備。
如果遇到情況緊急的傷員,可以達到一個快速空中運輸進行救治,包括一些情況特殊的小型的手術都可以在空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