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職責之二:幫助病人好好的死

2021-02-23 廣東省家庭醫生協會

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死掉。

——柯文哲  

老師都教我們以救人為天職,但沒教我們遇到不能救的病人怎麼辦?用盡武器救人的醫生,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如何讓病人活下去,而是助人善終。作為醫生,面對生死,心中會有更多掙扎嗎?

晚上八點,臺大醫院燈火輝煌。草草吃著麵包當晚餐,外科監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說,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死掉。

因為心臟不好可以裝循環輔助器,肺臟不好可以裝呼吸器,肝臟不好可以血漿置換,或是輸入冷凍性新鮮血漿,骨髓不好輸血,免疫不好打抗生素,即使是垂死的病人也可以撐很久,「死不了」。問題是,「死亡是什麼?怎樣才算活著?」連醫生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一個82歲的老公公罹患心臟病,花160萬元裝置人工心臟,但因機器太大臺,他到哪裡都必須拖著救命的「心臟」,問醫生有沒有解決的辦法?醫生告訴他要 再花350萬元換臺體積較小的機器。老先生不願意,最後因為要拖著龐然大物才能行動,得了重度憂鬱症躺在床上,7個月後中風死了。這是病人的選擇。

在人稱「葉醫師」的葉克膜出現後,讓醫師陷入更沉重的生死抉擇。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即使沒有心臟,裝上葉克膜也可以暫時維持生命,臺大醫院最高存活紀錄是 117天。只不過,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走出醫院,更多的是在「葉醫師」加持下,看著自己的腳從下面一直黑上來,清醒地看著自己慢慢死掉。

一位知名企業家的太太就裝著葉克膜直到全身變黑,過世前嚴重浮腫變形,「高科技反而讓人不得好死」,柯文哲感嘆說。住在監護病房的病人在過世前平均多三公斤,因為不斷用各種儀器和藥物,導致身體浮腫,只為維持一口氣在。

醫生不願面對死亡,無法開口告訴家屬實情,只能用盡手中所有「武器」。

死亡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特別是在加護病房。「但今天的困境已經不是病人怎麼活下去,而是怎麼善終,讓病人在往生前少受點折磨,」柯文哲反省。

「我們叫醫生,不會醫死人,老師都教我們以救人為天職,但沒教我們遇到不能救的病人怎麼辦?是誰不能接受病人死亡的事實,病人家屬或醫生?結果結論是醫生。」 說話直接不拐彎的柯文哲指著計算機屏幕前一張張震撼人心的投影片說。這是他最近幾年最常思考的問題:醫生還是醫死?什麼時候該關掉葉克膜,讓病人走?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主任、同時也是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志隆感慨地說,他的老師五十多歲時因為心臟癌症開刀後,同樣身為醫師的老師自知存活機會不大,強烈表達意願,萬一時,要放棄急救,保持最後的尊嚴離開。但事情發生時師公(老師的老師)堅持插管,強行救回老師,「我怎麼可能讓我的學生走?」師公的話語中滿是悲哀,一輩子當醫生的他,不願意面對學生的死亡。

滿屋子的醫生在此時都沉默了,「如果是我,請不要救我」,林志隆事後對學生說。作為一個醫生,「除非病患表達意願,否則只能做到將心比心,不要讓家屬有遺憾,可以坦然面對死亡的過程。」在他心中,醫生可以做的,頂多只是向上帝借時間,無法作出生或死的抉擇。臺灣醫學院目前最需要的,就是這門生死學教育課。

我們傳統的教育,一向把焦點放在人生的發展上,重視生聚教訓、強調成功和成就,對於死亡教育一向忽視。於是,人們普遍不知珍惜生活和生命之美,感受不到慎終追遠的思古幽情,更忽略人生意義的探究與體驗,特別是對於絕症者或臨終者的照顧,幾乎沒有善盡應有的關懷。

相關焦點

  • 「醫生忙著殺病毒,病毒忙著殺病人,病人忙著殺醫生.」
    這兩天全民防疫,醫生和護士又衝到了危險的最前線。可就在昨天下午,一則突發新聞異常地扎眼。1月20日下午2點左右,北京朝陽醫院的多名醫生被一名男子用菜刀追砍,一名帶孩子看病的患者家屬被誤傷,現場有大量血跡。其中受傷最重的是眼科主任陶勇,後腦勺和胳膊多處被砍傷,手掌肌腱及關鍵神經也受傷嚴重。
  • 醫生解開病人的衣服準備急救,但看到病人胸前的紋身後,他愣住了!
    大家可能看過很多電影裡,面對各種昏迷的人時人們採取的搶救方法,比如對著嘴吹氣,又或者按壓胸廓建立人工心跳,有時候危急時候醫生還會對病人心臟進行電擊,或者注射藥物,這些都是心肺復甦的步驟。而另一種情況是,心肺復甦令病人重新有了心跳和呼吸,但由於身體虛弱,接下來幾周幾個月甚至餘生都需要接住呼吸機幫助呼吸。
  • 病人生命垂危!急救醫生看到了什麼...只能眼睜睜看著他死
    日前美國佛羅裡達州一名70歲老翁被送達急診室時已經失去意識,醫生發現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過高,脈搏慢了下來,如果不進行搶救恐怕將會沒命。不過就在醫生掀起他的衣服,準備為他施行心肺復甦術時,這位老翁胸前的刺青,讓在場所有人不知該如何是好。
  • 直擊:瑞士安樂死全過程:三十秒沉睡三分鐘死亡,對生命的敬仰
    安樂死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
  • 女兒跪:醫生面臨的不止是生死
    一個肝硬化末期的爸爸,全身臘黃,肚子脹的大大的,插著鼻胃管,由三個女兒連扶帶撐著,一路喘進醫院。醫生一看病人情況不對,馬上進行急救,準備插氣管內管,沒想到病人那個國中生年紀的二女兒立刻出言阻止,「醫生叔叔,不要幫我爸爸插管,他是末期病人」。醫生聽了很不高興︰「這樣還不插管?那你們來醫院做什麼?」
  • 有一種無奈,叫癌症終末期:病人如何才能「走」得有尊嚴?
    但是在面對死時,很多人卻選擇逃避,甚至驚慌、恐懼。死,真的有那麼可怕嗎?也許當你見過癌症終末期病人面臨死亡的狀態時,就不會再那麼忌諱死亡了。醫生卻建議王先生放棄對父親的治療,按照實際情況,王先生的父親已經屬於癌症終末期的病人,再醫治下去並無多大的意義,而且還會增加患者的痛苦。經過慎重的考慮,最終王先生接受了醫生的建議,把父親接回了家,讓他在最後的日子裡好好與家人相處。
  • 為什麼國家禁止安樂死,安樂死為何不能合法化
    那麼為什麼國家禁止安樂死,安樂死為何不能合法化呢?為什麼國家禁止安樂死,安樂死為何不能合法化安樂死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荷蘭是第一個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比利時步鄰國荷蘭之後塵宣布「安樂死」合法化,但當年的法律條款只適用於18歲以上的成年人,盧森堡、瑞士和美國的一些州也通過了安樂死法案。
  • 航班上 醫生用牙籤救治癲癇病人!
    航班上 醫生用牙籤救治癲癇病人來源:新民網由新疆喀什飛往烏魯木齊的航班(CA1478)上,一名男乘客突發癲癇
  • 【獨家報導】地區二醫院CCU病房首例急性心梗病人被成功救活
    穿刺、抗凝、擴張血管治療,經過地區二醫院CCU病房醫生、護士近3個小時不間斷的緊急搶救,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終於從死亡線上被搶救成功。病人是阿克蘇市一位66歲的男性患者,自訴反覆胸痛達兩個月,至12月21日11點開始胸痛加重,12月22日晨10:30被緊急送到阿克蘇地區第二人民醫院。經急診心內科醫生接診後,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
  • 麻醉科醫生,你死的太冤了!
    麻醉科醫生被逼死,到底誰之過?一、「醫鬧事件」是逼死醫生的元兇患者正直壯年,原本身體還可以,因疝氣手術突然死亡的確令人難以接受,家屬情緒激動是正常反應,可以理解。但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也要通過合法的途徑去表達。
  • 盤點那些年打醫生的奇葩理由
    導語:近年來,發生了不少醫生挨打的事件,各種理由各種有,如醉酒打醫生、詢問患者病史被打、懷疑妻子下體被偷窺,暴打婦科男醫生、醫生太年輕被打、急診醫生請家屬幫忙抬擔架被打等等,今日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這些年醫生被打的一些奇葩理由,讓您來評評理!
  • 又有國家將「安樂死」合法化,如果推廣到中國,你會支持嗎?
    簡單來說,安樂死就是在無法救治的情況下,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對其停止治療,或者使用藥物,以結束生命的過程。按照執行的方式,可以將安樂死分為三種:第一,主動安樂死(Active Euthanasia):醫生主動幫助病人結束生命;第二,被動安樂死(Passive Euthanasia):停止病人的維生系統(氧氣、進食),或者不再進藥,使其自然死亡;第三,協助自殺(Assisted suicide):病人主動提出安樂死的要求,在醫生的協助下結束生命
  • 醫生給病人墊錢:一場特別的術前談話
    視頻截圖:患者母親視頻截圖:醫生為病人墊錢視頻中的主角是北京市協和醫院的一名醫生,正在和病患的家屬商量籤署手術同意書的事情其中涉及到一個費用問題,800元律師費的一半,400元需由病人家屬來承擔。聽到這裡,患者家屬突然表示「如果需要交這個費用,我就不做手術了」。從患者母親的陳述來看,他們家庭比較困難,這位老母親淚流滿面,不斷重複著「怎麼可以拿兒子的救命錢來交這個費用……」這時候醫院的年輕醫生突然對律師說,「我替他出這個錢行嗎?」律師同時記下了他的號牌。
  • 這個國家也試行安樂死了,您支持安樂死合法化嗎?
    如果在未寫《事前維持生命醫療意向書》而重症入院的情況下,患者可以向主治醫生要求填寫《維持生命醫療計劃書》。該計劃書由醫生向患者進行說明,徵得患者同意後填寫,擁有同《事前維持生命醫療意向書》一樣的法律效力。而民眾對於安樂死的認知十分低下,難免在患者及家人與醫療工作人員之間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和摩擦。
  • 手術前,醫生發現病人手心寫了兩句話……
    ——『醫生,辛苦您了;謝謝您,醫生』。」「雖然一天的手術很辛苦,但心裡還是暖暖的,感謝這些可愛的病人,一個醫生的成長、提高離不開你們的信任與支持!」配圖是手心寫滿字的兩隻手。晚上9點多,這條動態在朋友圈裡已經刷屏..
  • 醫生飛機上用牙籤成功救治癲癇病人
    @央視新聞:【上海醫生飛機上用牙籤成功救治癲癇病人[威武]】23日,新疆喀什飛往烏魯木齊的CA1478上,一30多歲男性突發癲癇,神志不清、口吐白沫。上海醫生田雨正好乘坐同一航班,在缺乏醫療設備情況下,藉助2根牙籤幫助患者頭部穴位刺激,最終在航班到達目的地前十多分鐘,患者甦醒過來。
  • 竟是因醫生把病人病歷弄混!開錯止痛藥...
    手術過程中很順利,但沒呈想,在康復的過程中,卻因麻醉師錯開了藥物,10小時後因多種藥物中毒而死。聆訊獲悉,劉先生手術的麻醉師是金(Orison Kim)醫生。這是當天進行的倒數第二臺手術。一名患有慢性疼痛的棘手病人接下來做了手術。
  • 病人說:外科醫生真的好喜歡八卦啊……
    導讀:關於外科醫生在手術中聊八卦的事,醫生們寫過不少文章來說這事兒了,這一次,換個角度,聽聽手術臺上的患者怎麼說
  • 【薦讀】合法安樂死,我們還要等多久!
    安樂死在我國仍不合法,這一針沒人敢打。囿於樂說生而忌說死的文化傳統,對安樂死的討論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在我國展開。出人意料的是,不同部門的多次民調顯示,90%左右的被調查者對安樂死表示「支持」。據衛生部門統計,我國每年約有1000萬人死亡,其中100萬人是在極度痛苦的掙扎中離開人世,他們中相當多的人乞求過安樂死。相比民眾的迫切需求,我國安樂死合法進程顯得步履蹣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