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門西文化守望者協會主辦
心定自然涼
陶起鳴
大暑了,怎麼對付這一年中最熱的天氣?在沒有現代降溫措施的過去,有句蠻起作用的老話,就是「心定自然涼」。
那時,天熱的,板凳都燙人。心定,板凳就冰涼啦?那也不是。但是心緒平定些,個人的感受也就不那麼熱了。
為了把這個話的意思說得再打動人些,老南京人還會加上句「六月心蹲鍋塘」,意思在最熱的時間、最熱的地方,只要保持清心靜氣,就可以達到避暑的最高境界。
一般來說,陰曆六月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日子,其中的十天或二十天又是最最熱的,南京人就把叫它「六月心」。鍋塘是指過去燒柴草做飯的灶具和場所,那是「高溫作業」區。
科學研究揭示,人的意識對生理機能是有影響的,這就是哲學上說的意識具有反作用。生活中,我們也會有這樣的體驗,要是「汙」心煩躁、焦躁不安,即使不在六月心、不蹲鍋塘,還是會感到熱的不得了。要是心裡安定寧靜,不焦不躁,體溫、心率、血壓等等生理指標會有所下降,自我感覺會涼快些。
其實,古詩也有這樣表述的:「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在無法改變的酷暑面前,我們還是改變自己,多點清心靜氣吧。
貨比三家不吃虧
文:白丁 播:小民
南京有句老話:「貨比三家不吃虧」。精明的南京大媽都懂這個道理。前些時候大殼蠶豆上市時,我在菜場閒逛。兩家菜攤都賣大殼蠶豆,左邊一家一塊五一斤,右邊一家五塊錢三斤。左邊這家很少有人問津,右邊一家攤前人頭攢動。我問從人群中擠出來的一位大媽,為什麼不買一塊五一斤的要買五塊錢三斤的。她望望我說:「你是吃糧不問事的人吧?沒買過菜包。」隨後笑著對我說:「一塊五一斤的小,癟子多(癟子就是沒有豆粒,或者豆粒很小的蠶豆莢),剝不出米子(指蠶豆)來,看起來便宜,實際上不劃來。貨比三家吔。」看來貨比三家是南京當家人的必修課。
貨比三家怎麼比,是很有講究的。那就是同等價格比質量,同等質量比價格,同一個菜場比口碑。那些初出茅廬經驗不足的人,一時不知道怎樣判斷菜品的質量和價格,怎樣避免吃虧呢?還有一招那就是跟老顧客走看口碑。
家門口菜場最後面有一個攤位,生意不要太好,每天九點以後就開始清場收攤了。原來他承包了十幾畝菜地,賣的全是自家菜地的新鮮菜。菜秧,丟頭少,下鍋爛,味道鮮;絲瓜,保證清湯,鮮嫩;黃瓜、茄子都比別家的好。價格和其他攤位差不多。大家比較以後就認定他家買,都是回頭客,跟在老顧客後面買不吃虧。
怎麼樣,南京大媽過日子的門道精得很吧?學著點哦。
排版、編校:小民
往期回顧
南京有句老話:貨中主人意,必是好東西 | 白丁&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 | 朱承餾/20141
有聲有色有味的老南京生活/復播 ·161116
圖說 | 比夢想更超越/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