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彬:是「雙贏」。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貿易系主任羅立彬表示,中國加入WTO之後的全球化有其內在的動力機制,這個動力機制就是自由貿易所帶來的"雙贏"。
他指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更加深入地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並逐漸成為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
中國融入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不僅自身受益,中國也迅速提高了全世界範圍內的投入產出效率,使全世界可以享受中國製造的物美價廉的商品。
同時,中國不斷增長的大市場也為世界範圍內的技術研發分攤了成本,使全球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範圍得到極大提高。
崔凡:中國對世界經濟貢獻巨大,未來進口或將超過八萬億美元。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崔凡表示,中國入世後,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連續多年超過30%,對世界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進口規模就可見一斑。入世後,中國的進口規模不斷增長,中國進口價格指數也在不斷提升。商務部已經表態,未來5年 中國將進口超8萬億美元的商品。
崔凡判斷,未來五年,中國進口額超過八萬億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這也將對世界經濟做出更大貢獻。
邢厚媛:中國確實是入世的受益者,但前提是中國完全履行承諾,且用好了世貿組織的規則。
中國服務外貿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直言,中國的確是入世的受益者,但這種受益的前提是履行承諾,且用好了世貿組織的規則。
她指出,中國入世以來不僅履行了對世貿組織的承諾,而且在其他國家停止對外開放之時,中國主動進行開放,對世界敞開大門,對國際的服務提供者敞開大門。
倪月菊:入世帶來中國的發展,更惠及了世界。
社科院經政所研究員、世界經濟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倪月菊表示,入世給中國帶來了機遇和發展。中國由入世前的世界第六大貿易國迅速躍升為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經濟和貿易發展的重要引擎。
同時,中國的發展也惠及了世界。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之時,中國充當了世界經濟穩定的「壓艙石」。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以上,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蘇慶義:中國入世不僅自身受益,也讓整個世界受益。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蘇慶義看來,中國為世界經濟帶來的貢獻可以從四個角度來看:
世界經濟方面,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拉動世界經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器和穩定器。
國際貿易方面,中國讓世界分享了自身發展的機遇,中國巨大的市場和消費能力有效帶動了其他國家的出口。
國際投資方面,中國引資措施為世界各國創造了巨大商業機會。
提供公共產品方面,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讓世界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
由此可見,中國入世不僅自身受益,也讓整個世界受益。